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陇南市农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锐意改革,扎实进取,顽强奋斗,与时俱进,立足本地市情,发展特色产业,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收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仍存在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作者通过对农民增加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根据不同基因型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ORF1a的序列差异,设计T3基因型CTV的特异性引物T3-4F/R,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建立T3基因型CTV分离株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并进行灵敏性、重复性试验。应用该方法测定柑橘植株中T3基因型CTV分离株含量。建立了一种特异性检测T3基因型CTV分离株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其灵敏性比普通RT-PCR方法高100倍。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97.1%,相关性系数为0.992。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9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田间样品中T3基因型CTV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1 250倍。本研究中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柑橘植株内的T3基因型CTV分离株,可用于研究T3基因型的CTV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
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及产量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现代农业》2010,(12):72-72
<正>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杂交种质量及产量对玉米生产起着关键作用,也是种子产业的主要环节,关系着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及社会稳定。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及质量的优劣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芝麻棒孢叶斑病是芝麻常发性病害,严重影响着芝麻的产量和品质。为确定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制定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2017-2019年对黄淮芝麻主产区平舆县的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并测定了16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芝麻棒孢叶斑病的发生初期为现蕾期-初花期,病情发展的转折期为初花期-盛花初期(黄淮产区为7月20日-31日,此时田间发病率小于3%或病情指数小于1)。16种供试杀菌剂中己唑醇、咪鲜胺、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噻呋酰胺和咯菌腈对芝麻棒孢叶斑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1.5734×10-4、0.1248、0.7128、1.3922、2.0014、2.7323、5.4327、6.1285 mg/L;噻呋酰胺、己唑醇、嘧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田间防效和增产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7.19%、65.86%、61.17%、60.87%、61.83%,增产率分别为38.96%、36.86%、39.72%、34.96%、38.56%;苯醚甲环唑、己唑醇、嘧菌酯和戊唑醇施药2次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最佳。综合研究结果,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初花期-盛花初期(黄淮产区7月20日-31日),或在田间发病率达到3%或病情指数达到1之前进行防治,建议选择噻呋酰胺、己唑醇、嘧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同一杀菌剂连续施用次数不超过2次,施药间隔10 d。为减少农药残留和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耐)药性,不同药剂可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5.
拜赖青霉Penicillium bilaiae 47M-1是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能力的高效生防菌株,但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对芝麻病害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拜赖青霉47M-1的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在明确菌株47M-1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以芝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47M-1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在25℃~28℃,p H 5.0~7.0,光周期中0~16 h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在25℃~28℃,p H 3.0~10.0,光周期中8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株47M-1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30 g,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5 g,KCl 0.5 g,Mg SO4·7H2O 0.5 g,Fe SO4·7H2O 0.01 g,蒸馏水1000 m L。将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按2%或3...  相似文献   
96.
中草药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鸡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应用磺胺类、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易产生耐药毒株,其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中草药具有扶正祛邪、调节机理、无耐药性等特点,同时具有天然疗效的无害优势。笔者列举了中草药在鸡病防治上的各类验方,分析了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阐明中草药在养鸡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贾敏 《湖北农业科学》2022,(11):218-225
基于Y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将其行动逻辑从功能嵌入、资源嵌入和关系嵌入3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对应行动逻辑,阐述Y镇新乡贤在参与治村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并基于嵌入视角,结合相关理论对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发现,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为基于功能嵌入的制度缺失、资源嵌入的行为异化和关系嵌入的文化限制,并阐述了Y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困境的纾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