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31.
水稻植株内正常的代谢作用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必需营养元素,而且要求各种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一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常会抑制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在水稻生产中,平衡营养和平衡施肥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正确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更需要注重硅、镁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然而,目前人们对氮、磷、钾施用量及其配比的研究较多,硅肥也有应用,对镁肥研究较少。如何正确施用硅、钾、镁肥已经成为提质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腐殖酸钾、腐殖酸镁对水稻的增产抗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殖酸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溶解于碱和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通常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强水稻抗性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将腐殖酸分别与镁、钾有机结合成为两种新型的肥料。针对两种肥料对水稻产量和抗性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殖酸镁、钾都能够提高糙米率和降低垩白率,较对照增产1.5%、6.1%,降低垩白率5.3%、7.1%。  相似文献   
33.
几个西瓜群体材料的叶形变异与杂种纯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5个西瓜品种共 10个群体进行性状测算发现 :叶片和子叶的长宽比及叶片最深裂处叶片宽 3个性状比较稳定。杂种一代最深裂处叶片宽明显大于相应的母本 ,这一特性可利用作相应品种的杂种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34.
黑龙江垦区近10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水稻生产在经历了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转向产量与质量并重的质量效益型阶段。这一阶段能否使水稻生产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5.
安徽省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省是水稻种植大省 ,年种植两系杂交籼稻 18.7万hm2 。近年由于制种期低温造成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杂交种不纯 ,使得两系籼稻的推广严重受挫。笔者分析了导致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育性转化起点温度漂变的成因 ,指出该漂变是由籼型两系不育系内在遗传机制决定的 ,只可减弱 ,不可避免 ;并且提出了在生产上应对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36.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表明,施用硅肥水稻抗病性明显增强,抗稻瘟病和褐变穗效果较好;施硅肥水稻有效分蘖率高、结实率高、穗大粒多、活秆成熟.硅肥兼有改善米质、提高食味的作用.鞍钢永发、大连希林索两种硅肥增产12.7%~14.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7.
对安徽省1983-2005年审定的25个皖豆系列大豆品种进行评价,结果为:品种平均产量为161.1 kg/667m^2(区域试验)和151.4 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2%,平均油份含量为20.1%.本文通过这些品种的分析评价,旨在为安徽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8.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水平施用钾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钾水平.试验以空育131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施钾水平能够影响水稻植株体内的代谢情况和群体构成,并通过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平方米穗数,从而提高产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品质.通过试验可知,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常年种植水稻,每公顷施钾水平应以165.6~270.0kg为宜.  相似文献   
39.
为探索生产中N、P、K、Zn等最佳配施比例,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于水稻研究所江北试验区开展相关试验。结果显示:综合各项指标N:P:K:Zn以12:3:5:0.08(处理4)和12:5:7:0.04(处理5)产量结果较好,与对照比较分别增加产量8.18%和3.72%;按照处理4(12:3:5:0.08)实现公顷减肥58.8kg,处理5与对照比较,每公顷减施磷肥15kg、增施钾肥15kg、增施锌肥600g,总量上为实现减肥。  相似文献   
40.
研究寒地水稻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取裂区设计,设公顷施A1:4500kg、A2:9000kg风干秸秆二水平,B因素为配氮比,按秸秆量的B1:1.0%、B2:1.5%、B3:2%三个水平配施纯氮,试验结果表明:在兼顾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最佳的试验处理为处理5(A2B2):稻草还田量为9000kg/hm2,配氮比为1.5%。通过稻草还田的方式,可以有效补充所消耗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