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9个冬油菜新品种(系)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最终试验筛选出适宜陇东地区抗寒、稳产、越冬性强的油菜品种4个,为天油142、天油7号、天油178、15QX60。  相似文献   
82.
从国家法律、行政规章、中央一号文件3方面系统梳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并将政策划分政策萌芽期(1949~1985年)、政策探索期(1986~2006年)、政策发展期(2007~2015年)、政策深化期(2016~今)4个阶段,探讨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演进特征以及分析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未来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下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基本线索,构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法律保障环境,健全绿色生态导向农业补贴制度,兼顾效率与效益加快建立以秸秆利用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秸秆利用机制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推进我国秸秆全域全量利用。  相似文献   
83.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茬和冬油菜茬复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希森6号和陇薯3号分别为中早熟组和中晚熟组对照,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茬适宜种植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红美、兴佳2号、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4 595.5 kg/hm2、20 634.0 kg/hm2、19 608.0 kg/hm2,分别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30.01%、9.07%、3.65%;中晚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5 568.0 kg/hm2、23 626.5 kg/hm2、22 401.0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86.27%、23.73%、17.31%。对于冬油菜茬复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而言,中早熟品种红美的产量表现较佳,折合产量为26 491.5 kg/hm2,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2.09%;中晚熟品种中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的折合...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秸秆带状覆盖下种植密度对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露地平作为对照,秸秆带状覆盖下分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2种种植模式,不同带幅下分别设播量处理3个(270 kg/hm2、324 kg/hm2、405 kg/hm2),结果表明, 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增加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露地增加36.2个百分点。秸秆带状覆盖下,不同带幅种植下贮水消耗量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与露地种植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均降低冬小麦返青前耗水比例,增加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更加有利于冬小麦灌浆阶段对水分高效利用。秸秆带状覆盖下,拔节至开花阶段耗水量随播量增加逐渐增大,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随播量增加逐渐减少。秸秆覆盖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均高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幅达24.4个百分点。秸秆覆盖下,窄幅、宽幅种植均以27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播量处理增产2.9%~10.0%、23.5%~23.6%;窄幅较宽幅种植平均增产11.9%。秸秆覆盖窄幅、宽幅条播下,水分利用效率均以27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分别比其他播量处理高4.1%~12.0%、25.0%~26.4%;窄幅较宽幅种植平均增加12.8%。  相似文献   
85.
为总结日本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在J-STAGE、CINII和CNKI等网站检索1970—2021年以来日本有关秸秆综合利用的文献,归纳和分析日本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出台的政策、制定的法律法规等,并对中日秸秆资源管理政策、法律和法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0—2021年日本形成了以目标政策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财税等经济扶持政策为动力较为完善的秸秆利用政策、法律和法规体系。在政策制定方面,日本重视发展战略的引导作用,2002年开始出台了《日本生物质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注重秸秆后续产品的扶持力度,实施了政府采购、终端产品补贴、绿色电力交易制度等政策。在法律法规方面,建立了涵盖基本法和专项法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具体包括环境保护类法规、生物质能源类法规和电力类法规等16部,内容相对细化、覆盖面广、针对性较强。《生物质利用促进法》和《关于促进农林渔业有机物质资源作为生物燃料原料利用的法律》等对秸秆等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等利用方式做出具体规定,《肥力促进法》将秸秆直接还田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最后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4个方面的经验启示,包括制定国家、区域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6.
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提升粮食生态效率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根据“城镇化—要素配置—粮食绿色生产”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理论框架,基于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并基于异质性城镇化理论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时间波动和区域差异;2)人口城镇化阻碍了粮食生态效率的提高,就地城镇化促进了粮食生态效率的提高,且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程度高于就地城镇化;3)在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人口城镇化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在主产区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在主销区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负向作用更强,就地城镇化在产销平衡区对粮食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更强。因此,应关注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差异对粮食生态效率的不同影响,综合考虑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城镇化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