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对红小豆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对30个红小豆品种(系)开展了田间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冀红25具有较大的花荚干物重、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0.105 kg·株~(-1)、0.215 kg·株~(-1)和356.9 kg·667m~(-2),冀红7号的百粒重最大,为24.14 g,庆科红2号的生育期最长,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最多,分别为523粒、9.1节;红小豆品种(系)平均抗旱隶属值变化幅度从0.216到0.733,其中庆科红2号和冀红25的平均抗旱隶属值均达到了0.600以上,分别为0.733和0.615,均达到了1级抗旱水平。其他参试品种(系)均达到了2级抗旱水平。冀红25和庆科红2号适宜于旱地农业生产应用,庆科红2号具有更强的抗旱性,同时作为抗旱育种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2.
草莓是一种结果早、产量高、易管理、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由于其柔软多汁、收获期短、贮运困难,每年都造成大量浪费。为此,这里为草莓种植户介绍关于草莓高效种植及收获制品的加工技术。草莓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容易管理,在一般管理条件下,当年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植,第2年5月底采果,每667m2(旧制1亩,下同)可达1500~2000kg,收入5000~7000元。据农四师多年种植草莓经验,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即应选择土壤质地疏松,最好是江、溪冲积土,泥沙地的田块。这类田块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强,易早发。种植草莓在栽培中应注意抓好以下…  相似文献   
3.
<正> 油橄榄树机械整枝的初步研究①关于不同机械整枝试验与手工操作整枝的结果有报道。除了少量过当的机械整枝方法外(这一方法能相对减少生产面积的20%),虽然,整枝使当年产量减少,但采用这二种整枝方法,第二年能恢复生产并能获得连年丰收。建议采用这种机械整枝方法和机械设备,使植株成为理想的形状。株行距与产量的关系②从1978—1982年这5年的累积产量数据表中分析:1975年,以不同的株行距种植了一批油橄榄(每公顷100—400株)。在最低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T1)、半膜大垄(T2)、全膜双垄(T3)和露地平作(对照,CK)4种栽培模式,研究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秸秆带状覆盖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CK)相比,3种覆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较CK提高2.8%~7.8%,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与CK相比,T1处理马铃薯产量提高10.5%~34.2%,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9%~29.8%,达108.9~134.0 kg·hm~(–2)·mm~(–1),商品薯率提高14.7%~38.8%,达82.3%~92.2%。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r=0.836**)呈显著正相关。T1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T2和T3(P0.05)。可见,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旱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防除稻田疣草用26%通科水剂200 ml/667m2茎叶喷雾,防除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外引的16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以吉单261、吉单180为对照,进行了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16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其中KM1215和齐丰8等5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以上,增产幅度较高,值得进一步进行产比试验.而其他11个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应淘汰掉.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播种量处理对甘肃省3个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分别以陇中2号、兰天36号和铜麦6号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水平,低温半干旱区和半湿润易旱区为150.0、187.5、225.0、262.5和300.0kg/hm2,半干旱区为112.5、150.0、187.5、225.0和262.5kg/hm2。研究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群体结构的变化特性和不同区域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半干旱区、半湿润易旱区和半干旱区适宜播种量依次为187.5、225.0和225.0kg/hm2,最高产量分别是5 472.0、5 730.0和7 271.4kg/hm2。随种植密度的升高,各生态区小麦产量、穗数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穗粒数随之减小,千粒重无明显变化;基本苗和分蘖成穗率随密度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一致;地上部生物量随密度增大呈增加趋势,半湿润易旱区和半干旱区不同播种量间地上部生物量差异显著;在相同的播种量下(150.0和225.0kg/hm2),不同区域的产量差异较大,以半干旱区平均产量最高,半湿润易旱区次之,低温半干旱区最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地膜残留量模拟试验研究,将不同重量的塑料地膜粉碎,均匀混入25 cm耕层,统计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期、生长特性及产量指标变化特征。旨在探讨不同残留量对陇东雨养区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膜残留量对玉米的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行数、穗重和穗粒重的影响较小,随着残留量的增加,株高呈现降低趋势,叶片数、穗长和穗行数呈现增加趋势,当残留量超过225 kg·hm~(-2)时,开始下降;百粒重以150~225 kg·hm~(-2)位为临界值,低于临界值呈增加趋势,高于临界值呈下降趋势。陇东雨养区农膜残留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临界值为225 kg·hm~(-2),低于临界值产量呈增加趋势,高于临界值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甘肃省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甘肃省玉米育种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与全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种质资源创新性不强和缺乏先进育种方法与技术等造成玉米新品种培育与种植生产之间相脱节,从而制约了全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力度,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育种模式,实现"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最终促进甘肃省玉米生产获得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红小豆新品种"庆科红2号"在陇东旱塬区的种植技术要求,开展了播期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迟,出苗用时呈缩短趋势,早期播种,幼苗容易受到晚霜冻害影响,对田间保苗不利;6月5日播种,该品种未能正常成熟。5月15日播种单荚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3粒、12.7g、182.3 kg·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红小豆生育期会延迟,8 000株·667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186.6 kg·667m~(-2)。庆科红2号新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最适播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