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鱼礁和生物环境——鱼礁渔场的鱼群分布和活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2.
钛金属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程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特别是抗海水腐蚀性很好;在海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介绍钛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其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情况,建议有计划地开发钛金属产品,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的改造和提高。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温度(22、24、26、28、30、32℃)和盐度(15、20、25、30、33、35、40、45)对星斑裸颊鲷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适宜温度为22~32℃,最适为28~30℃;适宜盐度为20~40,最适为30~35。星斑裸颊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盐度低于25时沉于水底,大于25时浮于水面。24℃,不投饵仔鱼存活系数为14.57,仔鱼活力较好;盐度为33时,不投饵存活数值为22.8,仔鱼活力较好。  相似文献   
24.
工厂化养殖斜带石斑鱼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青斑,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分布热带、亚热带暧水海域,经济价值甚高.斜带石斑鱼为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近年来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赤潮灾害频发,使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局面,而陆上工厂化养殖可防止海区环境变化对养殖动物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减少养殖自身污染对海洋生态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5.
斜带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俗称青斑 ,属科 ,石斑鱼属 ,它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是一种名贵的海水鱼 ,很受消费者青睐。又因其具有摄食量小 ,生长快 ,肉质坚实 ,抵抗病害能力强的特点 ,一直很受养殖者喜爱。但是有些养殖者对这一品种了解不深 ,经验不足 ,技术掌握不好 ,往往养殖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广大养殖者对该品种养殖的信心。笔者从 1 998年起 ,每年都负责管养该品种一二批 ,至今共成功养殖十几批次 ,对该品种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有很深的了解 ,积累了不少经验。下面介绍该品种的网箱养殖技术。1生活习性斜…  相似文献   
26.
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试验表明斜带石斑鱼苗在水温25~30℃,从全长2.5cm生长到9cm,约需要2个月时间,成活率81.6%.鱼苗全长2.5~6cm时,适合用小网箱培育,全长6~9cm时,适合用水泥池培育.全长3~5cm时,死亡率最高,每天死亡0.7%左右,占这培育阶段内总死亡数量的68%.  相似文献   
27.
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A.Agassiz)属棘皮动物门Bchinopermata、海胆纲Bchinoidea,拱齿目Camarodonta,长海胆科Echinometridae。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南海等地。海胆生殖腺营养极其丰富,将其制成海胆酱,出口到日本,欧美及马来西亚等地。  相似文献   
28.
试验采用室内水泥池与海水池塘培育相合的方法,使用幼体9.86×105尾,经过60天的培育,共育出红鳍东方鲍鱼苗6.2×105尾(平均全长4.0cm),出苗率高达62.9%.  相似文献   
29.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 Testing,AST),简称药敏试验,是指从鲜活的病鱼等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并进行试验,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菌是否敏感,以指导水产病害防治过程中选择药物,并了解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为同一种水产病害的诊断和治疗积累经验。药敏试验是水...  相似文献   
30.
此试验通过测试人工配合饲料的粒径、投喂后悬浮比例及密度变化,分析育苗过程中水质变化,初步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在石斑鱼育苗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进水后经历一个分解过程,表现为大直径颗粒(大于120μm)向中小直径(小于120μm)转变,致使饲料泡水后大直径的比例迅速下降,而小直径(小于60μm)的比例迅速上升,而中等大小的比例却相对稳定,泡水30min后为17%,1h后稍有上升,达到20%。泡水后一部分饲料下沉池底,另一部分处于悬浮状态,经过0.5h~1.5h的浸泡,悬浮比例稳定在5;5.57%~60.71%。以人工配合饲料作为斜带石斑鱼仔鱼的开口饵料,与轮虫组比较,其水质具有一定优势,表现为氨氮含量与pH等水化指标优于轮虫组,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而亚硝酸氮与硫化氢含量比轮虫组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