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372篇
农学   409篇
基础科学   293篇
  262篇
综合类   2274篇
农作物   414篇
水产渔业   292篇
畜牧兽医   1340篇
园艺   324篇
植物保护   27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篇
  196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1.
在对艾纳香有性繁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育苗生产进一步观察和调查,总结了从制种、育苗基质到播种、移植、管护和出圃等技术,以期解决艾纳香因无性繁殖导致的品种退化和产业化种源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12.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硅钙磷肥和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为改善蔗区土壤酸化状况及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作甘蔗的酸化蔗地,设6个处理,即处理A(对照,只施用氮、钾肥)及在处理A基础上配施不同组合硅钙磷肥和有机肥的5个处理,处理B(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225 kg/ha)、处理C(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300 kg/ha)、处理D(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225 kg/ha)、处理E(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300 kg/ha)、处理F(处理B+有机肥7500 kg/ha),测定甘蔗出苗率等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及锤度,取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甘蔗分蘖、株高、有效茎及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其中处理E和处理F增产率分别为23.06%和22.53%。在硅钙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后对甘蔗蔗茎中氮、钾养分积累效果影响显著,但对磷养分积累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当季土壤pH相比对照提高了0.11~0.38,但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施用氮、钾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钙肥及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数量,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效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施用SiO2450 kg/ha、CaO 300 kg/ha和P2O5225 kg/ha并配施有机肥7500 kg/ha,能促进蔗茎氮、钾养分的积累,同时在甘蔗增产及减缓土壤酸化方面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13.
在对艾纳香有性繁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育苗生产进一步观察和调查,总结了从制种、育苗基质到播种、移植、管护和出圃等技术,以期解决艾纳香因无性繁殖导致的品种退化和产业化种源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叶良姜果实挥发油,通过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发现:花叶良姜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109%;从中鉴定出4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075%。主要成分为桉油精(35.730%),三环烯(7.463%),2-茨酮(5.737),4-蒈烯(5.640%),p-伞花烃(4.975%),γ-桉叶醇(4.300%),肉桂酸甲酯(4.273%),占总相对含量的68.118%。  相似文献   
915.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物质中清鲜味的组分含量减少,而木香和陈香的组分含量提高。滋味从青涩、粗老向陈醇转变。这是由于白牡丹和寿眉在"发花"后呈涩味和收敛性的酯型儿茶素分别降低了2.3和0.69个百分点。茶黄素分别降低了33%和43%。白牡丹"发花"后滋味微苦可能是由于其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发花"后白牡丹中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36.10%上升到39.84%,寿眉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42.16%上升到62.61%,因此"发花"可能存在提高中低档白茶营养价值的潜能。总体来说,寿眉在"发花"后的风味提升要大于白牡丹,这对提高中低档白茶的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综合开发利用白茶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16.
高产优质抗病棉花品种——新陆中77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括了新陆中77号在新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的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17.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杂交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以及晚熟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分析种子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早熟玉米品种在授粉后45~48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29.1%~34.3%时收获可获较得高活力种子;晚熟品种在授粉后54~57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34.7%~38.1%时收获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918.
[目的]研究8个无花果品种在阿图什引种栽培初期的物侯期及生长情况。[方法]以从山东省嘉祥县引进的8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在阿图什市克州北山戈壁产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大棚温室和露地栽培试验,比较了各无花果品种的物候期、生长量和产量等指标,观察各品种在阿图什市的表现。[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温室栽培的同种无花果品种均表现早萌动、早展叶、果实早成熟、晚落叶,年生长期明显短于露地栽培。大棚温室栽培条件下,8个无花果品种的株高、地径、新梢年生长量和单株产量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在大棚温室栽培的8个品种中丰产黄的株高最高,为1.56 m;地径最大的是丰产黄,为22.27 mm;新梢年生长量最大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m;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2.00 kg/株。露地栽培条件下株高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5 m;地径最大的是波姬红,为28.10mm;新梢年生长量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4 m;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kg/株。[结论]8个无花果品种均可在新疆阿图什正常生长及结实,其中布兰瑞克的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919.
规模化舍饲养殖是肉羊产业的大势所趋,但高效低成本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是当前养羊业发展待突破的难点,而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非常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发酵饲料可以改善动物健康水平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对我国肉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发酵饲料的种类、原料、工艺及其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0.
基于最小平方误差的单倍体和二倍体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玉米油分的花粉直感效应,采用核磁共振鉴别单倍体,快速、准确、低成本地确定单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含油率阈值,是实现大批量自动鉴别的前提和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平方误差的单倍体和二倍体分类方法,通过少量籽粒确定含油率阈值的研究,对单倍体和二倍体进行识别。以10个玉米组合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各组合一定数量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的含油率,依据最小平方误差方法确定各组合油分阈值,并通过逐级递增训练集样本数量的方法,确定油分阈值所需训练集规模,获得含油率阈值,能够满足单倍体正确识别率及对二倍体正确拒识率的均值达到90%以上的要求,为核磁共振全自动单倍体鉴别系统的后期大规模分类提供参数指导,提高分选效率。同时因单倍体生产效率低,运用最小平方误差的方法,通过少量的单倍体及二倍体籽粒来构建油分鉴别单倍体模型,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优的分类效果在玉米单倍体自动化分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该分类方法应用到全自动核磁分选单倍体系统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为加快单倍体工程化育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