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85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98篇
  81篇
综合类   482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75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规模化猪场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猪病的发生及流行越发严重,死淘率较高,给规模化的养猪场和专业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中很多疾病不乏是由于免疫失败造成的.  相似文献   
62.
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抗氧化能力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的杜大长仔猪60头,按胎次、体重相近和公母各半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姜黄素,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姜黄素使断奶仔猪日增重提高6.10%(P<0.05),耗料增重比降低4.35%(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分别提高9.16%、10.70%、10.94%(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分别降低11.56%(P<0.05)、2.84%(P>0.05)和6.60%(P>0.05);空肠中的跨膜电阻提高11.65%(P<0.05),而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通透性降低30.24%(P<0.05);空肠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活性分别提高12.65%、16.31%、18.58%(P<0.05),丙二醛含量降低20.00%(P<0.05);空肠黏膜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分别提高40...  相似文献   
63.
为灵敏、快速检测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根据PDCoV M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PDCo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拷贝数对数值与Ct值在1.3×103~1.3×107 copies/μL拷贝数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4;最低检出限为13 copies/μL,且无非特异性扩增;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为0.24%~2.15%,均小于3%。利用该方法和普通RT-PCR对42份临床样品同时进行检测,发现本方法比普通RT-PCR灵敏性更高,二者符合率为95.2%。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灵敏、特异、可靠,可用于PDC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4.
现代家具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块化设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模块化的基本概念,从家电类产品多样化途径的分析入手,以板式家具为例,总结了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并列举了一些模块化板式家具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5.
针对林区作业环境中森林调查人员对多功能保温水杯的需求,结合问卷调查分析,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法确定了水杯的功能要素,将加热、蓄电、驱蚊等功能结合设计了一款简便实用的太阳能保温水杯,确定结构方案。该款保温水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加热片对水杯进行加热,避免在野外没有热水而采用额外设备进行加热的问题,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66.
<正>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但直接影响和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区涉及畜产品质量的饲养环节、屠宰加工环节、销售环节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对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已由吃饱向吃好过渡,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对畜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  相似文献   
67.
<正>奶牛流行热是在奶牛养殖业中流行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之为"奶牛暂时热",它是一种由于牛热流行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奶牛流行热的发病会给奶牛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对于这种流行病进行有效地防治。1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因此,奶牛流行热有许多的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的发病季节非常明显,发病的季节大概是在在比较炎热的季节,比如6~7月份这样炎  相似文献   
68.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含量上。第3次采样时,T1的P含量最低,为5.0 mg·g-1,T2和T3处理P含量均为5.7 mg·g-1;第4次采样时,T1处理K含量最低,为17.0 mg·g-1;T2处理K含量提高到19.8 mg·g-1,T3处理的K含量为20.9 mg·g-1。茶树开花会造成春茶产量下降,尤其是前期春茶产量下降程度更严重。同时也会造成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进而影响茶叶品质。花芽长成初期,通过采摘花芽能够有效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探索通过合理的修剪和采摘、化学除花、合理密植和遮荫等措施来减少茶树开花,从而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9.
丁俊男  王慧  李鑫  来永才  刘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170-175,202
为探讨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内黑土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T0(0 kg/hm2)、T1(350 kg/hm2)、T2(750 kg/hm2)、T3(1500 kg/hm2)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加生物炭可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其中T3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9.32%;生物炭对大豆成熟期土壤pH有一定改良作用;碱解氮在大豆生育期内逐渐下降,且含量均大于对照;生物炭对大豆开花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生物炭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整体上提高了这4种土壤酶的活性;生物炭可提高黑土土壤聚团体的稳定性及积累黑土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且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生物炭施用后对东北黑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这些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分析覆膜与无膜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在时间维度上以及空间维度上的运移规律,为棉花精准灌溉、无膜棉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膜下滴灌和无膜滴灌作为试验处理,采用5TE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数据,采用Voxler和Surfer等软件对土壤水分网格数据进行时空插值、3D可视化以及切片。【结果】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含量整体高于无膜滴灌处理;垂直方向上,膜下滴灌各不同深度土层间的运移加快,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底层土壤(80~100 cm)水分含量最多,而无膜滴灌各土层间的土壤水分交流不活跃,水分主要集中表层土壤(0~20 cm);水平方向上,2种处理的近根系和远根系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时间维度上,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土壤水分消退速率在滴灌前(6月20日)为3×10-4 m3/(m3·d),6月20日至8月11日(滴灌后)维持在30×10-4 m3/(m3·d),8月11日至8月26日增至30×10-4 m3/(m3·d),8月26日(最后1次滴灌)后降低至30×10-4 m3/(m3·d),而无膜滴灌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较为平稳,滴灌前水分消退速率在0.7×10-4 m3/(m3·d),滴灌后为10×10-4 m3/(m3·d)。【结论】覆膜处理能使土壤水分从表层向下运移,底层(80~100 cm)水分最多;而水平方向上,2种处理的近根系和远根系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时间维度上,覆膜处理提高了滴灌棉田的土壤水分的变化波动,使其水分消退速率增加,无膜处理的水分消退速率却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