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绍兴钢铁厂防污绿化的净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6年以来,我们对绍兴钢铁厂设置的林带、绿篱、散生树三种结构的空气净化效应进行了测定研究。研究表明,在距林带边缘 1米、 10米、 50米、100米处的林带的净化率分别达到18%、33%、47%、57%,不同的林带结构以疏透型的最好;绿篱的净化率平均可达43%,而且绿篱的高度越高,影响的距离越远;散生结构的净化率则因树种而异,影响净化率的主要因子是叶量和叶面积,叶量多、叶面积大的树种净化率高,本文测定的5个树种的平均净化率达到43%。笔者认为工厂区内各种形式的绿化对大气污染都有良好的净化效应,工厂绿化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丁鱼岁的池塘养殖、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技术;养殖全程投喂自行配制的饲料,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出售尾重400~500 g的商品鱼,鱼种经过10个月的养殖,平均尾重达0.62 kg,平均产量7 950 kg/hm2,成活率93.4%,饲料系数1.57,养殖投入与产出比为1∶2.2。试验说明:丁鱼岁作为新引入的名优品种能适应浙江的地理环境,具有高产、高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论述了圆吻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技术。结果表明:野生圆吻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注射混合催产剂在水温21.24℃时效应时间8.11h;采用人工授精、石膏粉脱粘、流水孵化可规模繁殖;鱼苗培育采用江浙传统的“豆浆法”;“夏花”鱼种经5个月左右的培育可养成32.2—36.4g尾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24.
文论述黄尾密鲴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及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野生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2、LRH—A3和DON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h;采用人工授精,滑石粉脱粘,流水孵化,其催产率为91%~93%,受精率为63%~67%,孵化率为72%~73%,出膜时间为48~49h;采用豆浆法池塘培育25d后,平均全长达3.4cm,成活率57%。  相似文献   
25.
以池塘主养、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密鲴鱼种投放密度为1200尾/667m2;河蟹塘混养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80尾、120尾、160尾和200尾;河道混养和其它品种池塘混养的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主体鱼平均单产为284.6kg/667m2,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成活率93%,每667m2纯利超过2000元;黄尾密鲴作为河蟹塘混养品种时,平均起捕规格为0.25~0.35kg/尾,平均成活率为95%,经济效益良好。河道混养和其他品种池塘混养经济效益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26.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27.
用酚/氯仿提取法提取了唇、花和长吻鱼鳍组织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140bpCytb基因片段,纯化后进行测序。所得同源序列用Mega3.1软件分析,并结合鮈亚科其它种类Cytb基因序列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1)三种鱼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平均差异百分比为13.7%,变异位点201个,转换颠换比为4.6;(2)属三种鱼类成一单系群,唇与花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8.
测定了红鲌属的翘嘴红鲌、青梢红鲌和蒙古红鲌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1 091 bp), 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以红鳍鲌为外类群, 用邻接(NJ)法和非加权算术平均对数(UPGMA)法构建系统关系树. 结果表明: ① 4种鱼(包括外类群)Cyt 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平均差异为6.2%, 变异位点184个, 具有简约性信息位点141个, 平均转换颠换比为7.4; ②测定的红鲌属3种鱼形成一个单系群, 其中翘嘴红鲌与青梢红鲌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9.
以钱塘江三角鲂为试验对象,研究并探讨壳聚糖及其复合物A和B对三角鲂血清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复合物B使血清总蛋白提高21.88%(P〈0.05),复合物A和B使碱性磷酸酶分别降低13.10%(P〈0.05)和36.21%(P〈0.01),复合物B使甘油三酯降低27.22%(P〈0.01),壳聚糖及其复合物A和B使尿素氮分别降低31.17%(P〈0.01)、30.09%(P〈0.01)和29.63%(P〈0.01),壳聚糖复合物B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35.33%(P〈0.01),壳聚糖及其复合物A和B使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提高61.06%(P〈0.01)、68.14%(P〈0.01)和60.18%(P〈0.01);壳聚糖复合物A和B使免疫球蛋白IGA分别提高42.86%(P〈0.05)和71.43%(P〈0.01),使IGG分别提高14.50%(P〈0.01)和25.13%(P〈0.01);壳聚糖及其复合物使血清T-SOD活性分别提高20.64%(P〈0.01)、30.56%(P〈0.01)和28.45%(P〈0.01),壳聚糖复合物B使血清MnSOD活性提高67.93%(P〈0.01),壳聚糖复合物A使肌肉中SOD活性提高22.99%(P〈0.05),壳聚糖复合物A和B使肝脏中SOD活性分别提高78.06%(P〈0.01)和76.61%(P〈0.01)。壳聚糖及其复合物能加强机体的蛋白质合成代谢,使血清免疫球蛋白提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从而增强三角鲂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0.
蒙古红鲌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或称蒙古鲌(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红珠、红梢,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钱塘江流域和新安江库区的主要土著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