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2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课程思政”是在原有课程“教书”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育人”功能,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从而改变传统专业课教师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的弊端。专业课程中蕴含很多思政元素,授课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知识点思政元素,在相应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课程思政,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德、智、体、美、劳中“德”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72.
水心病是一种菠萝果实生理性病害,导致菠萝果肉组织的细胞间隙充满细胞液而呈现出水渍状,严重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水心病已困扰菠萝产业发展多年,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探讨菠萝水心病的发病机理,本研究以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菠萝果实水心病发生过程及正常果和水心病果不同组织部位(花托、心皮、果序轴)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菠萝果肉细胞结构与水心病密切相关:正常果实果肉细胞结构完整,细胞间隙明显,维管束形态结构完整,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木质部导管排列规则;而水心病果实果肉细胞受挤压变形,细胞壁破裂导致细胞结构不完整,维管束形态结构破坏,韧皮部挤压变形,木质部导管破坏形成一个空腔,随着水心病的发病进程加深,木质部空腔越大。通过对正常果实和水心病果实不同组织部位的形态观察,发现不同组织部位水心病导致的细胞结构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组织部位维管束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果序轴和花托部位的维管束符合单子叶植物维管束的典型特征,在每个维管束的外围,有厚壁机械组织组成的维管束鞘所包围。而在维管束两端,厚壁细胞更多。维管束鞘的里面为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无束中形成层。而心皮部...  相似文献   
373.
<正>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按照碳汇和碳源的定义,以及海洋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CO2),并通过收获,将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碳汇渔业是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CO2,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  相似文献   
374.
375.
菠萝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本研究从国内外不同品种、激素、矿质元素、农艺措施、有机酸代谢相关酶对菠萝果实酸含量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试验研究提出几点展望,以期推动菠萝果实酸含量的研究往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76.
为探究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以及资源利用情况,基于2021年嵊泗枸杞岛贻贝养殖区春季(4月)和秋季(11月)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联结系数、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及种间联结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32种,优势种共有13种,分别为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e)、朝鲜阳遂足(Amphiura koreae)、刚鳃虫(Chaetozone setosa)等。生态位宽度范围为1.065~2.507,其中不倒翁虫生态位宽度最高。生态位重叠各种对间重叠值范围为0~0.83,其中重叠值最大的种对为刚鳃虫和细丝鳃虫(Cirratulus filiformis),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与刚鳃虫、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queenslandica)、细丝鳃虫3组物种对以及异足索沙蚕(Kuwaita heteropoda)和中锐吻沙蚕(Glycera rouxii)种对生态位重叠值最小。方差比率法表明,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总体呈现不显著负关联。卡方检验和联结系数也表明大...  相似文献   
377.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于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牧场建设与碳汇渔业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模式,通过增殖水生生物资源量,提升生物固碳量,实现渔业对海洋碳汇的扩增。阐述了烟台市碳汇型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碳汇型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以期为渔业绿色发展,服务“双碳”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8.
白鲫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显微解剖、肉眼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5.5—260.0mm白鲫标本430余尾,描述了口径、鳃耙、侧突起、腭褶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白鲫的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滤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的转化,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白鲫苗种和饲养食用鱼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9.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基因组中,具有丰富的DNA变异形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开发的标记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是一种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具有通量高、准确性高、成本低和耗时短等优点。因此,建立高效、简便可行的PARMS分型技术对菠萝种质资源的鉴定、基因定位的开展以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份表型差异显著的菠萝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130份菠萝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SNP31。结果显示,SNP31可将菠萝种质资源进行较好地分型,可用于后续反应体系的优化。为了建立适用于菠萝的PARMS-SNP分型体系,对PARMS的反应体积、引物浓度、DNA的提取方法和DNA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积、引物浓度以及DNA的浓度均能影响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在较大或较小的反应体积下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  相似文献   
380.
人工鱼礁建设是改善底栖生境、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效果与投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投礁时长对大型底栖动物营养关系的影响,实验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分析了莱州湾芙蓉岛海域不同礁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计算了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基础以及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①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δ13C值分别为−25.08‰~−13.34‰、−25.86‰~−17.80‰和−25.39‰~−11.06‰;δ15N值分别为10.73‰~15.78‰、10.02‰~14.89‰和10.17‰~15.80‰。②相较于短礁龄区和对照区,长礁龄区底栖动物群落营养多样性更高,食物来源多样性水平更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更加多样化,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③以食性为依据,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浮游生物食者 (Pl)、肉食者 (C)、碎屑食者 (D)和杂食者 (O)等4类摄食功能群,在4类潜在食源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体悬浮颗粒有机物 (POM)和沉积物有机物 (SOM)]中,浮游植物碳源对除肉食者外的3类消费者的平均贡献率最高 (31.40%)。④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消费者营养级分别为2.00~3.83、2.00~3.49和2.00~3.87;此外在长礁龄区出现了相对多的高营养级捕食者,从而证实长礁龄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同时发现,人工鱼礁建设能使大型底栖动物更充分地利用浮游植物碳源,并且能够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营养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群落中较高营养级动物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人工鱼礁建设的环境生态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底栖生境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