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8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许庆  姜涛  杨健  刘敏 《渔业科学进展》2023,44(6):116-123
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首次对福建(福州、宁德)沿岸海域采集到的3尾刀鲚(Coilia nasus)进行矢耳石的锶(Sr)和钙(Ca)微化学特征分析,重建其生活史。结果显示,这3尾刀鲚耳石核心区的Sr/Ca值均小于3,且耳石面分析显示核心区均为蓝色,表明它们都属于淡水产卵和淡水孵化;其中,福州海域的1尾刀鲚早期生活史对淡水依赖时间较长,而宁德海域的2尾刀鲚对淡水依赖时间较短。根据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Sr/Ca值变化线分析及过核心截面Sr含量面分析可以确定,3尾刀鲚均为典型的溯河洄游生态类型;其中,福州海域1尾刀鲚呈现淡水–半咸水型的生境履历,而宁德海域2尾刀鲚呈现淡水–半咸水–海水型的生境履历。本研究首次利用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揭示了福建水域刀鲚生活史和生境履历存在多样性,也证实了宁德三沙湾外海域和闽江口外沿岸海域尚存溯河洄游型刀鲚。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福建沿岸水域刀鲚的关键栖息地研究及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2.
<正>在猪的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的有胃溃疡、肠道寄生虫病,艰难梭菌与产气英膜梭菌感染和猪δ-冠状病毒感染。猪胃溃疡可侵害猪的食道部,也可引起急性胃出血的散发病例并导致死亡,或由于慢性溃疡而导致生长迟缓。猪的直肠狭窄是由严重创伤导致的直肠脱垂或因干扰了直肠血液供应的感染引起的后遗症。猪胃肠道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日增重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以及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63.
河蟹池套养青虾,是新时期大力提倡、推广的一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以养殖河蟹为主,适当搭配青虾养殖,在不影响两者生长的基础之上,实现对池塘空间的最大化利用,进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着重介绍了河蟹池套养青虾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耳石的几种碾磨方法及耳石酸蚀前处理所获刀鲚耳石年轮的效果.结果显示,耳石横截面碾磨法更易获取较为清晰的年轮,而矢状面碾磨法的效果不及前者,但后者在用于耳石微化学的研究中却更有优势.经5%EDTA处理过的耳石,比用1%HC1处理过的耳石,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年轮效果.本研究还发现,刀鲚耳石年轮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形态变化,与刀鲚生活史中的生境变化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45%代森铵水剂(施纳宁)铲除苹果枝条叶芽痕,果台等处腐烂病潜伏侵染点试验,说明可取代国家已明令禁用的砷剂剂成为果树越冬休眠期病害防治药剂,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辽宁西北部主要绿化树种对空气颗粒物滞留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洗脱法测定了辽西北地区阜新市15种常见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粗颗粒物(TSP)及细颗粒物(PM_(2.5))的质量,分析比较了15种树种叶片去除TSP和PM_(2.5)能力以及随着空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TSP和PM_(2.5)滞留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3.68~5.94g/m~2和0.47~0.92g/m~2,树种间滞留能力的差值可达2倍左右。(2)在同一个功能区不同树种滞留TSP和PM_(2.5)的差异由树冠高度(绿篱灌木乔木)和叶表面粗糙度(叶表面沟槽宽度的不同可能是沟槽宽度过宽和过窄均不利于叶片捕集颗粒物,且颗粒物滞留量随沟槽深度增加而增大)以及叶片比叶重(比叶重大的滞尘量大)等所引起。(3)在不同功能区同一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TSP量的排序为工业区商业交通区露天矿区清洁区,而PM_(2.5)滞留量则无明显差异。乔木中新疆杨、灌木中紫丁香的单位叶面积滞留量与单株滞留量都较高,起到明显的降尘作用,是沙尘频发的辽西北地区城市绿化树种的优先之选。  相似文献   
67.
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选取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红松嫁接苗造林试验,分析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嫁接苗质量问题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以外,造林地选择和造林质量也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保证红松嫁接苗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乳酸菌在填饲过程中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体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2周龄朗德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填饲日粮为无乳酸菌菌液的基础日粮,试验A、B组于正式填饲前期(1~5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000、3 000 g/t乳酸菌菌液;正式填饲中期(6~15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5 000 g/t乳酸菌菌液;正式填饲后期(16~25 d)不添加乳酸菌菌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使填饲朗德鹅肥肝成熟期延长(P<0.05),淘汰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使填饲朗德鹅肝脏脂肪沉积比例下降,试验B组肥肝重、肝脏重/(肠脂重+腹脂重)、肝脏重/填饲期增重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屠体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A、B组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喂添加乳酸菌的日粮虽可促进鹅体健康,但会延缓鹅肝脏脂肪的沉积,不利于鹅肥肝生产。因此,生产中不宜在朗德鹅填饲日粮中添加乳酸菌。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旨在探讨菜籽粕对4~6周龄浙东白鹅体增重、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此阶段肉鹅日粮中菜籽粕的合理添加水平。试验选用4周龄健康的浙东白鹅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3%、6%和9%的菜籽粕代替基础日粮中豆粕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①3%、6%和9%组鹅体增重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3%组总能(GE)、粗蛋白质(CP)和总磷(TP)的利用率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粗脂肪(EE)利用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肉鹅对粗纤维(CF)和钙(Ca)的利用率降低,且6%和9%组较对照组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③3%组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色氨酸(Se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组除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外,其余氨基酸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9%组色氨酸(Ser)、甘氨酸(Gly)、组氨酸(His)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血糖(GLU)、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9%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4~6周龄浙东白鹅日粮中用3%~6%的菜籽粕代替部分豆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0.
为了在中华鲟洄游生态学研究上有新突破,实验首次比较研究了中华鲟3种硬组织(耳石、背骨板和胸鳍条)的微结构和微化学特征。结果发现,耳石结构松散,存在多个耳砂(微晶球霰石球晶)颗粒,且每个颗粒均具有独立的核心;背骨板存在分层现象;胸鳍条结构较为致密,且均一。胸鳍条、耳石中生境元素Co/Ca、Sr/Ca和Ba/Ca比特征变化较为一致,而背板由于分层的原因与前二者有所差异。综合考虑非致死性采样、前处理难度、微结构组成以及生境元素生物积累等优势,笔者建议首选胸鳍条作为基于微化学分析来反演中华鲟洄游及生活史履历研究的最佳硬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