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52.
为寻求白腹皮蠹和赤毛皮蠹幼虫简便科学的鉴定方法,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对其做了鉴定研究,首先对其触角、上内唇、臀突和胸足胫节的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再分别提取白腹皮蠹、赤毛皮蠹和外群黑毛皮蠹幼虫的虫体DNA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比对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白腹皮蠹幼虫上内唇的中间2根缘刚毛呈蘑菇状,粗短,而赤毛皮蠹幼虫的则呈矛状,细长,二者上内唇的形态特征差异非常明显,可用于二者形态上的鉴定;对3种皮蠹幼虫的序列进行比对,白腹皮蠹与赤毛皮蠹的碱基相似率为89.97%,黑毛皮蠹与白腹皮蠹和赤毛皮蠹的碱基相似率分别为77.54%和77.05%,差异均明显,可用于3种皮蠹幼虫种间鉴定的线粒体COⅠ基因标记序列。  相似文献   
53.
针对目前大田宽幅机械变量喷雾精准化程度低、农机车速变化对喷雾效果影响考虑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提高精准施药、施肥能效,基于3WF-1000型喷杆式喷雾机,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跟随车速的变量喷雾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农机行进速度、出水管流量与压力、药箱液位高度等信息,运用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比例阀阀门变化角度的动态控制,达到了对出水管流量精准调控的目标。为验证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应用于本系统的优越性,利用Matlab构建仿真模型,与PID算法、Centroid算法对比分析,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在调节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方面均表现优越。田间试验过程中,进行了非行走设定车速、恒定车速跟随、动态车速跟随以及单位面积喷雾量试验,结果表明,3种车速运行状态,变量喷雾系统适应扰动达到稳定运行的调节耗时分别为13.4、27.6、17 s,单位面积喷雾量的最大绝对误差比率分别为1.20%、2.27%、2.87%,能够满足大田精准施药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4.
周公宅水库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宅水库是浙江省宁波市2006年新建蓄水的山区性大(二)型水库,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对其浮游生物、水质及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的理化特性,揭示了周公宅水库水体的营养化水平.同时根据其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特点和水体的营养类型,提出了库区发展生态渔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罗哲  尹斌  王林惠  聂涛  米双山  刘瑶 《南方农机》2023,(9):39-41+45
【目的】针对目前市场上液态饲料人工配比加工时,配比误差大,无法精准把控,导致成料品质下降等问题。【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养殖用液态饲料发酵装置,该装置由混料罐、下料斗、称重器、电控阀、发酵罐、分流管、传输泵、搅拌罐以及传输管等部件组成,该装置集精准配比、多重搅拌、多层过滤、温度检测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有效解决液态饲料发酵、配比、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本机构结构紧凑,系统集成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可应用于各种液态混合物的发酵或加工中。【结果】该发酵装置不仅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态饲料配比时误差大的问题,而且能较好地控制发酵时的环境状态。【结论】该发酵装置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液态饲料的发酵品质,更为其他液态混合体的发酵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6.
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资源,筛选并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纯化及鉴定其产生的抗菌化合物。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试材,用颗粒法从中分离真菌,用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测得分类学数据,用打孔药剂扩散法测得抗菌活性,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法测得化学结构。分离得到真菌SGSF801,经多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Neocucurbitaria salicis-albae新株系。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大米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丁香假单胞杆菌及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将真菌大米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将其鉴定为尾孢酰胺,分子式为C16H13NO7。其对青枯劳尔氏菌的MIC值为31.25~62.5μg/mL,对丁香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25~250μg/mL。本研究首次在Neocucurbitari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尾孢酰胺,并且发现其具有抗植物病原细菌的活性,为凋落物真菌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尿闭是一种由不同因素导致尿路阻塞的下泌尿道疾病,临床上多发于成年雄性动物,而极少有关于幼龄犬猫尿闭病例的报道.笔者接诊一例105日龄幼龄公犬因尿液结晶聚集导致尿闭继发急性肾衰的病例,通过X光、B超、血液、尿液检查等进行确诊,分别采取紧急处理和对症支持疗法,患犬恢复良好,后期建立喂养方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8.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每年贝类出口约22万t左右,货值在6亿美元左右,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主要品种有扇贝、牡蛎、贻贝、杂色蛤、赤贝等。近年来,美国FDA、欧盟FVO、日本厚生劳动省纷纷以他们国家贝类养殖加工监控体系标准对我国贝类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由于我国养殖方式、饮食习惯与西方存在极大差异,对贝类食品安全认识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贝类食品安全监控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如此,为了应对西方国家贝类食品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9.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该研究基于1990~2010年西安市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月/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模型评估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尺度的纵向与横向分析,进而推断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年来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其生态服务价值,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建设用地面积剧增,林地、水域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总服务价值增加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引起城乡交错带生态服务价值变动的主要因素由人口质量和城市化速率决定,并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6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农业领域的作用逐渐彰显,但同时进一步促使了农业信息的过度增长,农民如何快速准确地从互联网获取所需的农业信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的理论研究按照其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和阐述;根据信息可信度研究方向按照信源可信度和信息内容可信度两个方面详细归纳和叙述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的方法;对网络信息可信度的应用上做系统的介绍和对比;指出目前国内外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农业领域提出今后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