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3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对虾放流水域的IN和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的6-8月对黄海北部辽宁沿岸中国对虾放流水域的IN、IP进行了调查,多数站位不同程度地超过一类、二类、三类海水标准,平均值在一类海水标准以上,总的趋势是河口附近和东部偏高。  相似文献   
52.
黄海北部口虾蛄体长及体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连近海渔获口虾蛄头胸甲长、体长、全长、体质量及关系进行了研究.头胸甲长1.29~3.51 cm,体长5.87~16.91 cm,体质量2.8~68.0 g,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年变化总体趋势均为先减小再增加.体质量-体长、体长-头胸甲长的关系分别为m=0.0156L2.9864b和Lb=4.218Lc+1.0783.口虾蛄肥满度最小值出现在7月,雌性为1.38,雄性为1.40,肥满度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3.
口虾蛄幼体的早期形态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6℃、盐度为36的条件下,口虾蛄从Z1期假蚤状幼体开始,历时33d出现第1期仔虾;大连沿海口虾蛄Z1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Z4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及尾节侧小齿、中间小齿、亚中间小齿数及头胸甲长与日本口虾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4.
口虾蛄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口虾蛄的室内人工繁殖试验,观察了口虾蛄亲虾的繁殖习性,包括亲虾的产卵和其护卵行为,并观察了其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出膜过程,初步探讨了口虾蛄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55.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  相似文献   
56.
放流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和贡献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自然资源明显下降,为恢复现有资源,辽宁省自201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4年大规模人工放流工作。在目前的增殖放流中,为检测参与繁殖的三疣梭子蟹亲本和即将放流的子代间的遗传差异以及亲本对其子代的繁殖贡献率水平,利用10对具有丰富遗传多态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别对9只三疣梭子蟹雌性亲本和179只即将放流的子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子鉴定。结果发现,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数值均低于参与繁殖的雌性亲本,亲本和放流子代之间在观测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参数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期望杂合度遗传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子代的遗传多样性较雌性亲本呈下降的趋势。使用4个微卫星分子标记时,累积排除率≥0.998,亲子鉴定的准确率为56.98%;微卫星分子标记为6个时,累积排除率≥0.9999,准确率达到97.21%;当使用8个微卫星分子标记鉴定时,准确率达100%。同时发现,9只雌性亲本对子代均有贡献,最高为29.61%,最低为3.35%,不同亲本之间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微卫星可以作为有效的标记手段用于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遗传评估中。上述试验结果将为我国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基因,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口虾蛄Vg基因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登陆号:KR422400),并应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雌雄口虾蛄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卵巢Vg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口虾蛄Vg基因全长7727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为3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521 bp,3'端非编码区为170 bp,共编码2506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长度为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个类似于枯草蛋白酶的内切蛋白酶识别位点(RSKR),3个潜在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1个在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中都比较保守的KALGNVG基序;对其结构域分析表明,口虾蛄Vg蛋白含有4种保守结构域,分别为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Vitellogenin_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D)和两种未知功能结构域(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DUF1943与DUF1081;经NCBI BLASTP同源性比较,口虾蛄Vg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类的相似性为46%~5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口虾蛄Vg单独聚为一支;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口虾蛄Vg基因在性腺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均不表达,卵巢中Vg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口虾蛄Vg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卵巢的发育不断增加(P0.05),在成熟期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Vg mRNA表达量在卵巢中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了解口虾蛄性腺发育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口虾蛄Vg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大连海域口虾蛄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方法对大连沿海野生口虾蛄Oratosqilla oratoria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条引物平均每条扩增出12.1条带,共检测到位点242个,其中多态位点占67.8%,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2367—0.5402,平均遗传距离为0.3583;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4个个体可划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59.
1989年辽东湾海蜇资源的特点是:(1)资源发生量大,分布面广,第一次定点资源调查的相对资源量为864.3头/片网潮,在正常海况条件下,渔获量应有两万余吨;(2)资源发生比常年早,前期生长正常,进入8月生长速度减慢。人为因素对渔获量的影响是:(1)幼蜇损害严重;(2)违捕渔船多,时间提前。改进海蜇渔业的管理:(1)加强6月20日以后的禁渔管理;(2)把以海上管理为主改为以陆地管理为主,海上管理为辅;(3)加强对海蜇收购加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60.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孤立种群条件下,用放流前后的相对资源量调查资料,估算放流虾与自然虾的比例,8年(1985~1992)平均值,放流虾占92.9%,标准差7.4。由此而计算的回捕率,8年平均值为9.2%,标准差3.5。最高1985年为16%,最低1989年仅为5%。前4年(1985~1988)平均值为11.6%,后4年(1989~1992)为6.7%,约下降了45%。讨论了回捕率趋势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