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原核表达dsRNA抗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是一种已对番木瓜种植业构成潜在威胁的新型病害,在转基因植物备受争议的背景下,利用原核表达的dsRNA来防控病毒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本文选取PLDMV CP基因全长(879 bp),运用OZ-LIC法构建了含有pdk内含子的ihpRNA结构,将其嵌入原核表达载体pSP73中,并转化RNaseⅢ缺陷型大肠杆菌M-Jm109LacY,构建了1种能高表达dsRNA的原核表达菌株M-Jm109LacY-CP879,以终浓度为0.4 mmol/L IPTG诱导后能够稳定高效的表达CP879-dsRNA。研究共设2个处理:保护性处理与治疗性处理。分别用含有CP879-dsRNA的粗提液对这2个处理的番木瓜植株进行喷施处理,通过统计发病率、观察病症变化以及ELISA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处理能有效抑制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的侵染,主要表现为发病时间推迟和相对较低的发病率;治疗性处理植株的病毒积累量会在喷施后第3~12天内出现暂时性的降低。结果表明,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若每月喷施2~3次dsRNA粗提液,有望能够有效地预防PLDMV的侵染。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技术对番木瓜环斑病毒CP基因的同源区段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PRSV-CP基因3′端的278bp DNA片段同源率最高。构建了目的基因包含278bp正义链、内含子(PDK内含子)及278bp反义链的RNA介导的植物表达载体p2301-CPU,并通过电激法导入农杆菌中。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质粒已被导入获得了农杆菌工程菌株。利用该植物表达载体对番木瓜的遗传转化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是一种新的潜在威胁番木瓜种植业的病毒,其辅助成分蛋白酶(helper component-proteinase,HC-Pro)是PLDMV编码参与病毒复制、运动、寄主植物症状表现的多功能蛋白,因此纯化获得具有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F-D法测定10个柱花草品种营养期单宁的含量。结果发现,所测10个柱花草品种中单宁含量均小于1%,907柱花草中单宁含量最高,为0.853%,CIAT11362柱花草中单宁最低,为0.405%。实验数据在单宁含量方面可为以柱花草为主的饲料营养配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解析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的致病机理,寻找广谱、有效的抗病毒新策略,培育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病新品种,利用RT-PCR和快速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对引起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PRSV海南海口分离物(PRSV-HN2)的基因组cDNA进行了全序列测定。PRSV-HN2全长cDNA包含10 326 nt(不包括3′端的polyA,GenBank登录号为KF791028),能编码3 346个氨基酸。对PRSV-HN2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它23个PRSV分离物的核酸序列相似度达81%~91%,氨基酸相似度为88%~94%。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成功构建其侵染性克隆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与侵染,最终获得其侵染性克隆。这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PRSV遗传变异、侵染及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重PCR技术快速鉴定番木瓜性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鉴定番木瓜雄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1 001 bp)的引物和鉴定番木瓜雄性、两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225 bp)的引物,分别以5个品种番木瓜的3种性别植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表明:以雄株总DNA为模板得到1个1 001 bp和1个225 bp的扩增产物,以雌株总DNA为模板没有得到扩增产物,以两性株总DNA为模板得到1个225bp的扩增产物,根据多重PCR扩增结果,可以将番木瓜3种性别植株一次性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番木瓜环斑病毒P型株系(PRSV-P)的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与寄主eIF4E蛋白的互作,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通过基因枪转化法轰击洋葱表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者间的互作结果.结果表明:番木瓜eIF4E与P型PRSV-VPg,西瓜eIF4E与P型PRSV-VPg蛋白均发生互作.eIF4E与VPg的互作为研究通过转基因方法抑制或过量表达突变关键位点的寄主因子,阻断关键因子互作获得抗病植株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17份苎麻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苎麻属于荨麻科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纤维与饲料作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达温带。我国的苎麻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在苎麻品种资源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系统。由于苎麻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宿根型作物,在遗传上高度杂合,自交难以获得纯系,加之其染色体小,从细胞遗传学的水平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较为困难,因而人们对苎麻品种的了解大多局限于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在育种亲本的选配上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通过对RAPD指纹图谱的统计分析,可以对其遗传背景与亲本选配提供DNA分子水平的依据。本研究选用在地理来源、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上有一定差异的17份苎麻品种,利用RAPD分子标记构建其基因组指纹图谱,为苎麻种质资源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猴面花基因组序列为试材,通过psRobot网站进行茎环结构预测,应用blast-2.2.27+软件与rfam数据库和pfam数据库比对后去除非miRNA序列,应用bioedit分析miRNA序列及前体序列的碱基组成特点。结果表明:猴面花基因组中共发现105条成熟miRNA序列,分别属于49个不同miRNA家族;miRNA序列和其侧翼序列都存在碱基偏倚现象,miRNA5′端第1碱基和第19碱基尿嘧啶和胞嘧啶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7.6%和49.5%;93个miRNA预测到了靶基因,其中有64个靶向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抗病毒能力较强的海南番木瓜转基因新品系,采用海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外壳蛋(Papaya Ring Spot Virus-Capsid Protein of Hainan,HPRSV-CP)和重组人源干扰索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rhIFNα-2b)为目的基因,利用pBIl21、pCAMBIA2300载体及相关技术(如技术基因内部位点突变套叠PCR),实施双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多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