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5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儿茶素体外氧化制备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对儿茶素通过体外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定向制备茶黄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制备途径进行了比较。酶促氧化结果表明,发酵80分钟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高(为15.05%)。化学氧化结果表明,以大叶儿茶素为材料,浓度为10βmg/ml, 氧化剂的比例为2:3:1(儿茶素: K3Fe(CN)6:NaHCO3)时,有利于茶黄素类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
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在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茶香气组分目前已分离鉴定达300多种。本文综述了绿茶香气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香气物质在绿茶加工中的变化及绿茶香气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93.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94.
茶叶——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在美国近代史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快剪船"时代成就了近代美国造船业的发达,茶叶贸易一度在近代中美贸易中独占鳌头。在这个咖啡成瘾的国度,人们也曾追逐过17~18世纪的欧洲饮茶风尚,可美国人被英国人讥笑为不懂茶、不识茶,美国的茶叶消费很长一段时间也以中低档茶为主。20世纪80年代,随着"特种茶"观念的推广和深入,美国人开始真正认识茶叶,一场"美国茶文化复兴"正悄然来袭,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美国人的饮茶观念及产业结构,美国人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饮茶热情传递到世界各地,并开始引导世界饮茶风尚。  相似文献   
95.
96.
维生素C是茶叶中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营养和药理成分。众所周知,它同时也是一种化学性质很不稳定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即可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而且反应是可逆的,其氧化速度与pH、氧的浓度及光线等有关,且受Cu~(2+)、Fe~(3+)等金属离子的催化,前人试验证明,在pH4.0时,维生素C的有氧  相似文献   
97.
红茶制造中过氧化物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
茶氨酸是茶树中的一种非蛋白氨基酸,为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之一。茶氨酸具有广泛的药理功效如抗肿瘤、脑神经保护、抗抑郁、增强免疫、改善认知、降血压、抗运动性疲劳等。本文综述了茶氨酸在茶树与动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功效和机制。  相似文献   
9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向心性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异常葡萄糖代谢(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脂血症)等为表现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比较提前2 h给予、同时给予及推后2 h给予大红袍水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抵御效果,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乙醇组一次性给予60%乙醇(0.01 mL/g),提前组、同时组及推后组分别在灌喂酒精前2 h、灌喂酒精中和灌喂酒精后2 h给予大红袍水提物。通过检测小鼠体重、肝重以及血清及肝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总巯基等相关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果表明,一次性豪饮乙醇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肝脏组织细胞、血清的生化代谢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显微观察结果都显示,提前组、同时组和推后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抵御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以提前组效果最佳,同时组次之,推后组效果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