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玉米南方锈病菌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玉米南方锈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征,可为南方锈菌致病机理和玉米抗锈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集玉米品种‘郑丹958’和‘先玉335’自然发病的南方锈病病叶,4%戊二醛固定液抽气固定,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玉米南方锈病菌的胞间菌丝呈丝状,胞间菌丝和胞内菌丝细胞核在不同感病玉米品种之间具有单核或者双核的差异;胞间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诱导吸器母细胞的分化,吸器母细胞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形成吸器;寄主细胞质膜在吸器的侵入部位内陷,随着吸器的发育,在吸器颈部周围形成胼胝质并将吸器颈部完全包围起来;夏孢子表面具密致、交错排列的刺突,刺突基部外围存在圆形凹陷的脊。本研究揭示了玉米南方锈菌基本超微结构特征和侵染机构(吸器)细胞学特征,并对其在不同品种细胞内的核相进行了分析,为玉米南方锈菌组织病理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杀菌剂对抑制油菜菌核萌发及子囊盘的杀灭效果,采取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对7种常用杀菌剂的药效以及不同外部条件对菌核萌发、子囊盘数量及其存活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供试7种杀菌剂均能显著抑制菌核萌发,并对子囊盘有显著的杀灭效果,田间防效均达到70%以上;不同外部条件对菌核萌发、子囊盘数量及其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潮湿状态下菌核萌发率达到64.4%,干燥状态下能够存活但不能萌发,水淹状态下菌核死亡率达到90%以上,在药剂处理条件下虽能存活但萌发率较低;杀菌剂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埋土深度大于7cm很少萌发子囊盘,小于4cm能够较好萌发;使用杀菌剂土表喷雾处理能显著抑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其抑制率达到66.7%以上,但随埋土深度增加对菌核萌发抑制率明显降低。说明多菌灵、百菌清、菌核净及甲基托布津均可作为今后抑制油菜菌核萌发及杀灭子囊盘的较理想药剂,同时采取稻-油轮作、播栽前土壤深翻或土表药剂处理,能显著降低田间菌源量,是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靶标菌,测定了63株内生细菌对其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菌株中,除1株未表现出抑菌活性外,其余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其中有6.3%的菌株抑菌带大于10 mm,7株细菌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菌核形成,1株细菌可完全抑制菌核萌发;此外,结合生物测定结果,从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生防菌株Em7,其无菌培养滤液对温室苗期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7.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于接种病菌前后不同时间喷施菌株Em7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均有防治效果,但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以接种病菌前24 h喷施防效最高。原液及不同稀释度无菌培养滤液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及病害防治的效果明显不同,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降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与发育会产生明显影响,可致使菌丝畸形、皱缩及细胞质外渗。  相似文献   
14.
筒鞘蛇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筒鞘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内生真菌的类群组成,寻找高活性的抗菌物质,用组织块分离法和杯碟法筛选出能产生高抑菌活性的蛇菰内生真菌菌株。从神农架野生筒鞘蛇菰不同组织内共分离、纯化得到49株内生真菌,对其中生长良好的28株内生真菌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2目2科7个属,分别是丝核菌属(Rhizoctoni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地霉属(Geotrichum)、小孢霉属(Microsporum)、从梗孢属(Monilia)和粉孢属(Oidium)。这28株内生真菌对于3种供试靶标细菌表现不同的抑菌活性,其中SG47菌株的抑菌作用较强。这些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抑菌活性物质,极具从中寻找新型杀菌剂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及其类似物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 ,在诱导抗性的激发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对水杨酸及其类似物在获得抗性诱导中的作用机制、信号传递与接收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了综述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及能够诱导SAR的其他信号分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作用机制,为该药剂的田间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受到杀菌剂处理的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生长的病菌菌丝相比,经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形态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菌丝顶端膨大、增粗,分枝增多,局部肿大,细胞壁破裂,原生质外渗等;进一步的菌丝细胞结构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可引起细胞壁、隔膜不规则增厚,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膜增厚畸形,细胞核数量增多,核仁弥散,细胞严重液泡化,甚至原生质外渗坏死等。此外,在坏死菌丝细胞内还观察到结构异常的子菌丝以及坏死菌丝细胞壁完全降解的现象。【结论】苯醚甲环唑可能通过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的形态,进而影响其结构和整个细胞的正常生长,导致菌丝畸形及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对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块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NYVV对感病品种的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整个细胞变形,空泡化,细胞核结构发生紊乱,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明显增多,细胞质中小液泡增多,在液泡膜边缘可见到一些纤细丝状物质的圆形或卵圆形小泡突入液泡中.而抗病品种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轻,寄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显著的结构防卫反应:形成细胞壁沉积物及液泡膜上显示出黑色颗粒状沉积物等,保证了胞内代谢相对稳定,为甜菜抗丛根病机理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剂量率100rad/分,总剂量6000—8000rad的钴-60r射线连续照射707、871和新一之濑三个无性系2x桑品种的萌动桑芽,获得871的2x良性突变株和707与新一之濑的4x,4x的诱导率达20.0—25.0%。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 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 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 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组织。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分泌产生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类, 造成寄主细胞壁成分的分解及细胞壁松弛, 从而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穗部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  相似文献   
20.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品种水源11和条锈菌CY31号小种为材料,用SMARTTM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构建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得到原始文库的滴度为6×106pfu/mL,扩增文库滴度9×109pfu/mL,重组率98%,插入片段在0.5~2.2kb。随机挑取600个克隆,测序获得594条高质量ESTs,与GenBank序列进行BLASTx分析,已知功能ESTs与植物同源比例最高,占44%;其次为真菌,占32%;有18%ESTs在GenBank中没有匹配的同源产物。蛋白功能分析表明,PIG28编码蛋白、ABC转运子、金属硫因、泛素、质膜H+-ATPase和氨基酸透酶等可能参与了寄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