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研究了不同浓度混合盐NaCl和NaHCO3对油葵苗期叶片、根系细胞膜透性,SOD、POD酶活性,油葵物候期、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目的在于对其耐盐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混合盐浓度增大,叶片和根系的细胞膜透性,SOD、POD酶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叶片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根系,并与盐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油葵的整个生育期明显受土壤盐浓度的影响,生育期延长,百粒重、单株产量、盘径、株高、干物质、鲜重有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2.
在建立了高效的半夏悬浮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悬浮细胞作为靶标材料,以秋水仙素(COLO)为多倍体诱导剂,对COLO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获得多倍性细胞后,经诱导分化和再生形成纯合的多倍体植株。结果显示,0.05~0.10mg/ml的COLO处理24h,可获得较好的多倍体细胞诱导效...  相似文献   
53.
花培春小麦新品系20070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春小麦新品系200706为对矮败小麦轮选群体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DH)纯系材料,再经系谱选育而成。在2011—2012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 386.80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3.12%,居14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该品种株高84.0 cm,穗长8.6 cm,千粒重44.32 g,容重780.1 g/L,生育期106 d。籽粒含粗蛋白141.8 g/kg、湿面筋304 g/kg,沉淀值41.2 m L。经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条中32号表现感病,但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条中33号、CH42、HY8、水4、水5及混合菌表现免疫。适宜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高寒阴湿区和二阴地区及周边生态类型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4.
NaCl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再生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将3个品种(系)的马铃薯试管苗在添加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分化成苗。对其耐盐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个品种(系)再生苗的根系活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L03-6品系的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余两个品种(系)。3个再生品种(系)的POD酶活性比对照下降,且3个马铃薯品种(系)对盐浓度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5.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在西北半干旱区旱作梯田中,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对目前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垄播覆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物侯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早,生长发育较快,营养生长期延长,尤其双垄全膜黑膜覆盖能优化马铃薯农艺性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降低地温,有利于马铃薯薯块的生长,在多年高温少雨的地方,覆白色地膜栽培的马铃薯不利于其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6.
综述了外植体、基本培养基、碳源、氮源、生长调节剂、光照、 pH等基本培养条件及诱导子、前体物质及代谢酶等附加物的添加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扁桃砧木Nemaguard和Lovell试管苗诱导生根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以1/2 MS+0.5mg/L IBA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试管苗生根率最高.在诱导生根初期进行黑暗处理能明显提高生根率,以暗培养10 d处理最好.添加1 g/L AC可以提高生根率,但AC浓度继续升高时生根率下降.用100 mg/L IBA溶液...  相似文献   
58.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9号是以外引材料南27/临3的F1为母本,以自育的“81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西北春麦旱地组试验中,2 a 2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454.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17%;其中在甘肃省的5个试点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338.5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2.83%。该品种对条中32号、条中31号、条中30号、条中29号、条中27号、条中26号、水-14、水-1等混合优势小种表现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6.98%、湿面筋35.60%、沉降值25.2 mL,面团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4 min,最大抗延阻力68 E.U,拉伸面积13.8 cm^2。适宜在降水量200-400 mm,海拔1 600-2 300 m的旱川台地、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59.
长寿花叶盘离体培养及植株高效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长寿花叶盘做为外植体进行再生体系的建立,通过一定的激素组合诱导,结果表明MS+6-BA2.0 mg/L +NAA0.5 mg/L组合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6.6%,再生率达83.3%,外植体叶盘的摆放方式也对再生有显著影响,叶盘叶面向上放置,有利于其再生,反之不利于再生。加入AgNO3(4.0mg/L)溶液,对芽苗的分化有影响,再生苗开瓶练苗一周后容易生根,移苗入土后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引起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规律,应用花粉管通道外源DNA导入技术将长穗偃麦草总DNA导入冬小麦陇鉴127中,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并进行连续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从D1、D2代开始各性状均产生明显的变异,D3代基本趋于稳定。对陇鉴127的4个变异系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主要性状有明显的变化:株高、旗叶面积、单穗粒数变异程度较大;穗长、千粒重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异;分蘖数具有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异。抗病性鉴定表明,变异后代有个别表现对条锈病免疫或高抗,部分材料兼抗白粉病。说明个别变异材料中已引入了供体抗锈基因,外源基因已进入冬小麦中并得到表达。研究还表明外源DNA导入冬小麦后引起变异的种类多、范围广、幅度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具有重复性和一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