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8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6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1.
高强纤维双价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强纤维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的品种特性,结果显示:①苏杂3号纤维强力高、品质优,HVICC纤维长度30.3 mm、比强度34.3 cN/tex、整齐度85.2%、伸长率7.1%、马克隆值4.6、反射率77%、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8;②苏杂3号综合抗病虫性能好,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高耐枯萎病、耐黄萎病;③苏杂3号产量水平高,子棉单产3 359.4 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5.14%;皮棉单产1 304.7 kg/hm2,比对照增产0.37%。苏杂3号集高强纤维、高产、抗虫于一体,是新一类型的高品质国产双价抗虫杂交棉。抗虫蛋白试剂条检测显示,苏杂3号具有B t毒蛋白的高阳性表达。PCR检测结果表明,苏杂3号含有中国合成构建的外源B t CpTI双价杀虫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2.
棉花无腺体性状的遗传及低酚棉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综述了棉花无腺体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无腺体性状的低酚棉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选育转基因或具有生化抗病虫的显性低酚棉品种(或杂交棉)是低酚棉品种进入市场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菌致萎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技术(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对棉花3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系外泌毒素的某些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萎病菌毒素有两个致萎峰,大分子峰I毒蛋白致萎力较弱,致萎症状属黄斑型,分子峰Ⅱ毒蛋白其致萎力极强,致萎症状属青枯型,透析试验表明,可透8000-10000Da的透析袋会使小分子峰Ⅱ丢失,热稳定试验表明,峰I,峰II毒蛋白皆可耐100℃高温水浴热煮而不发生沉淀,并保持致萎活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黄萎病毒分离纯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展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及种质资源抗性鉴定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3种抗病签定方法及其操作规程,时我国棉花枯、黄萎病原菌生理型的分化以及利用DNA分子标记构建指纹图谱分析枯(黄)萎病菌菌系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综述,较全面地回顾了棉花抗病性的遗传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发展对策,并对深入开展棉花抗病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全流域布点 2 1个 ,1 9个试点参与汇总。参试品种共 1 0个 ,其中泗棉 3号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3次 ,小区面积 2 0 m2 ,全区计产。1荆 5 5 1 73湖北省荆州市农科院选育的中熟抗病棉品种 ,第二年参试。植株较高 ,茎杆光滑 ,茸毛稀少 ,果枝短 ,呈筒型。整齐度较好 ,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 ,叶色浅。铃卵圆形略尖 ,中等大小。结铃性较强。丰产性一般。纤维品质较好。两年平均 ,子、皮棉产量分别为 2 95 1 .2 5 kg和 1 331 kg,分别比对照增产 0 .69%和 0 .0 9%。生育期 1 30天 ,株高 1 1 2 .2 c…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标记基因纯度与生物学抗虫性的相关特性,结果显示:综合平均抗性指数与棉苗群体抗虫标记基因纯度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即品种群体抗虫标记基因的纯度愈高,其生物学抗虫性愈强。通过提高转基因抗虫棉Npt Ⅱ标记基因纯度,可显著提高该品种的群体生物学抗虫性;进而通过苗床去杂保纯技术,达到跟踪保持抗虫棉群体抗虫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抗虫海陆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海陆杂交棉F_1的籽棉、皮棉产量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多数组合也超过了陆地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_1的单铃重、每囊粒数、衣分、纤维马克隆值一般介于双亲之间;海陆杂交棉F_1的籽指偏大,某些组合的籽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_1的不孕籽率偏高,超过了双亲;海陆杂交棉F_1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普遍呈正向超双亲优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赤霉素氧化酶氨基酸序列的保守结构域和生物学信息,对棉花2个二倍体野生种(A基因组的亚洲棉和D基因组的雷蒙德氏棉)和2个异源四倍体遗传标准系(陆地棉TM-1和海岛棉H7124)进行了全基因组的查找。结果表明,在2个二倍体野生种的A和D基因组中分别预测到219和188个该酶类基因家族成员;在异源四倍体陆地棉TM-1和H7124中分别预测到了310和428个该酶类基因家族成员。通过分析陆地棉中预测到的310个该酶类基因家族成员在赤霉素敏感超矮突变体和野生型转录组中表达差异,发现16个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利用这16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拟南芥赤霉素氧化酶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h_D06G2009属于GA3ox氧化酶,Gh_D01G0300和Gh_D09G0746为GA2ox氧化酶,Gh_A06G1341、Gh_A07G1653、Gh_A11G1416、Gh_A13G0444、Gh_A13G1787、Gh_A13G2343、Gh_D01G0055、Gh_D07G0446、Gh_D07G1858、Gh_D08G2680、Gh_D11G3415、Gh_D13G0516、Gh_D13G2157为GA20ox氧化酶。  相似文献   
19.
周向阳  赵亮  狄佳春  陈旭升 《作物学报》2019,45(9):1440-1445
以中美2个抗虫棉品种GK19与33B为试验材料,利用检测中美Bt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抗虫棉亲本GK19和33B进行PCR扩增,并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Bt基因进行分子鉴定与染色体定位,旨在从外源基因转化事件的视角探究中美转基因抗虫棉差异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 GK19为中国转Bt基因抗虫棉, 33B为美国转Bt基因抗虫棉; GK19的Bt基因被定位在棉花Chr.20上,共16对SSR多态性标记与其Bt基因连锁,两侧的分子标记为NAU3907和NAU2579,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4 cM和1.5 cM; 33B的Bt基因被定位在棉花Chr.26上,共20对SSR多态性标记与Bt基因连锁,目标Bt基因位于标记NAU460和dc40260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和2.0 cM。以上结果表明GK19和33B属于不同的遗传转化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以陆地棉突变系高秆1号和正常株高野生型N08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测量其株高、节间长、节间数、第一果枝节位高等表型性状。由结果推测,决定高秆突变系的株高主要是较高的第一果枝节位与较长的节间长度与节间数无特别关联。酶联免疫法分别测量高秆突变体和正常株高棉花棉籽中的激素含量,发现高秆1号的种胚中3种与促进生长有关的激素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ZR)含量都极显著高于正常株高的野生型N089,分别是其含量的236.8%、167.7%、279.1%,而生长抑制型激素脱落酸(ABA)含量则极显著地低于野生型,只有野生型的76.0%。对高秆1号和野生型倒3节间横、纵切片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高秆1号纵向切面的细胞长度及细胞数目极显著地多于野生型,而横向切面细胞直径的大小在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这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高秆突变体植株的高秆化,是茎秆纵向区间细胞长度明显变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