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提出用钴6O-γ射线为辐照源处理解放钟枇杷枝条,辐射半致死剂量(LDs。)为3000R左右;诱发有利突变的剂量为1500~2500R。辐射造成细胞损伤,早期变异主要是叶形畸变。有利变异有少核、高可溶性固形物、细肉质、丰产和短枝等类型,机率为0.48%;同时可提前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42.
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龙眼种质资源中85个代表性基因型果实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龙眼表现出较丰富的GABA含量多样性,从51.48 mg·(100 g FW)-1至180.42 mg·(100 g FW)-1不等,平均123.07 mg·(100 g FW)-1.从中筛选出的GABA含量最高的龙眼基因型是脆肉,其次是古山本、上迳焦核、贵州4号,其中脆肉的GABA含量是最低基因型储良的3.5倍,是平均含量的1.5倍.还初步确定了龙眼GABA含量标准,为今后龙眼GABA含量的评价及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提高枇杷特级果比例,研究二次短截修剪对早钟6号枇杷结果母枝质量、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结果母枝经过二次短截修剪可诱导侧生枝转为中心枝,且中心枝增粗,节间变短,叶片增多增厚增重,从而提高结果母枝的质量.二次短截修剪的中心枝,与对照中心枝相比,单果重增加19.87 g,提高了34.69%;穗重增加55.72 g,提高了32.05%;果实的总糖含量比对照增加1.23个百分点:特级果比例大幅增加,65.0 g以上特级果率为75.76%,是对照的2.8倍;每公顷产值增加34 739.27元,提高了61.14%.说明枇杷结果母枝二次短截修剪可达到大果、优质、丰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试验拟探讨不同树势对枇杷枝梢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势强的‘早钟6号’树,枝梢长度、粗度、叶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弱树,但强树、中等树和弱树植株的叶片大小、厚度和干重的差异均不显著;强树果实的单果重、横径、纵径,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中等树和弱树,而三者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和可食率差异均不显著;强树和中等树的果穗数、株产、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显著大于弱树,强树的效益显著高于中等树、极显著高于弱树。说明了培育强壮的树势,是实现枇杷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在统一种植管理条件下,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中有代表性的32份龙眼种质资源的果肉黄酮含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龙眼种质果肉黄酮含量变异丰富,分布范围为9.36~76.07 mg/hg FW,平均含量19.70 mg/hg FW,变异系数61.21%;来源于广东的种质与福建、四川、贵州的种质果肉黄酮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根据鉴定结果初步制定龙眼果肉黄酮含量标准:小于10.00 mg/hg FW为低含量,10.00~30.00 mg/hg FW为中等含量,大于30.00 mg/hg FW为高含量;筛选出高黄  相似文献   
46.
不同留果量对龙眼枝梢成花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果习性好的龙眼立冬本为试材,研究不同留果量对枝梢成花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果实60~70粒,穗重0.81 kg左右,果穗数量以32%最为适宜,果实均为单果重13 9以上的优质果;营养枝粗度、长度和复叶数分别为8.46 mm、26.35 cm和19.60个,次年枝条成花率77.130%,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属优良结果母枝;大小年平均株产最高(55.32 kg),效益最好(936.0元/株),大小年幅度最小(5.94%),是龙眼立冬本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相对平衡的适宜留果量.留果量38%~48%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小年结果.  相似文献   
47.
48.
龙眼和荔枝是我省主要的传统名果,现在多采用嫁接苗栽植,但由于嫁接成活率低,苗木成本高,导致苗木价格偏高,果农开发果园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阻碍了优良品种及新品种大面积的推广。为此,我们在传统试验的基础上,于1998-1999年开展使用不同嫁接膜、不同包扎方法、及不同的嫁接时期的小苗嫁接试验,探讨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方法。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 荔枝小苗嫁接试验1-1 材料和方法1998年春季、9月17日、9月29日、10月13日和1999年春季,在省农科院果树所内分别以二年生、多年生实生苗为砧木…  相似文献   
49.
2个枇杷品种果皮日灼伤害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灼抗性不同的2个枇杷品种为材料,对短期日灼诱导处理下果皮蛋白质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猴本’果皮日灼处理下共有3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7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金钟’有52个差异点,上调表达的有38个,下调表达的有14个。2个品种果皮在相同日灼处理下差异表达蛋白数量明显不同,预示这2个品种对日灼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50.
枇杷杂交新品种‘早钟6号’与亲本花粉形态观察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枇杷杂交新品种‘早钟6号’与父母本(‘森尾早生’和‘解放钟’) 的花粉形状、大小、萌发孔、表面纹饰进行显微观察,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图像处理程序建立三维图象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3个品种花粉都是长球形, 具3 孔沟; 父本、母本及子代花粉的极/ 赤( P/ E) 值分别为: 1. 346 、1. 268 、1. 193; 花粉平均轴径为20. 71 、24. 33 、23. 83 􀀁m; 花粉大小及表面纹饰有明显差异; 子代‘早钟6号’的花粉形态介于父本母本之间。从孢粉学角度阐述杂交种‘早钟6号’与父母本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