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39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解沼肥功效,以扩大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通过对苏翠1号梨施用不同量的沼肥,研究了沼肥对梨树产量、品质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对苏翠1号梨枝条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沼肥用量为70kg·株-1时,产量最高,可达33.18kg·株-1。同时,施用沼肥使苏翠1号梨果肉中VC含量提高5.66%~9.95%,可溶性糖提高16.95%~33.1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4.39%~21.30%,并能降低有机酸含量,改善梨口感。  相似文献   
42.
从50 年代至今,云南收集、保存了省内外花生种质资源266 份,通过鉴定、筛选出了一批优异资源供研究利用,建立了云南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为云南省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69,自引:23,他引:46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空间植物学研究概况 ,评述了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等搭载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及其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现状。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方法途径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4.
2009~2011年,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甜樱桃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栽植株行距3m×4m,4个品种隔行栽植。栽植第3年每666.7m2产量早生凡达12.3kg,黑珍珠21.7kg,砂蜜豆9.7kg,红灯4.6kg。  相似文献   
45.
五种套袋对早熟梨果实糖酸和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早熟梨套袋对果实糖酸含量及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影响,以早熟梨苏翠1号作为研究试材,选择5种纸袋分别进行套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了糖酸组分含量、果实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光洁度及亮度明显提高,以黄白袋HB和复合黑蜡袋FL处理较高,对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山梨醇含量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明显降低。黄白袋HB的总糖含量相对较高,较HB对照的低6.36%。5种纸袋对果实苹果酸、奎尼酸、总酸的影响较大,而对柠檬酸含量的影响并不大。与对照相比,黄白袋HB、复合黑蜡袋FL的处理果实毒死蜱残留量低37.37%、55.55%。其中,复合黑蜡袋FL与黄白袋HB相比,果实毒死蜱残留量低29.03%,套三层纸袋的果实毒死蜱残留量降低程度好于双层袋。  相似文献   
4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芒萁秸秆腐熟过程中腐殖质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芒萁秸秆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微生物菌剂对芒萁秸秆发酵腐熟过程中腐殖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30 d后4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发酵物全碳量、提高胡敏酸含量、降低胡敏素含量,使PQ值和HA/EA比值显著提高,说明微生物菌剂处理对芒萁秸秆腐殖质形成和组分有显著影响,其中木霉菌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适宜作为芒萁秸秆的腐熟菌。  相似文献   
47.
以15年生"惠民短枝"(短枝型)和"长富10"(普通型)红富士苹果/平邑甜茶(M.domesticaBorkh.cv.RedFuji/M.hupenensisRhed)为试材,研究其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盛花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细根中吸收的氮素来源与肥料的比例(Ndff)值最高,分别为0.407%和0.286%,短枝型显著高于普通型;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短枝型红富士,除叶片外,其余各器官中Ndff值均高于普通型;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短枝型高于普通型;采收后,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粗根中Ndff值最高,分别为0.902%和0.792%,短枝型高于普通型。不同物候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吸收的15N在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差异,盛花期贮藏器官15N分配率最高,两品种差异不显著;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贮藏器官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15N主要向营养器官分配,短枝型低于普通型;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生殖器官成为新的分配中心,短枝型显著高于普通型;采收后15N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短枝型红富士贮藏器官能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春季土施15N-尿素,随着物候期的推移,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对15N尿素的吸收利用率逐渐上升,采收后达到最高,分别为24.643%和16.311%;短枝型红富士氮素利用率普遍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48.
芦云  赵林同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99-18600
[目的]研究新疆设施栽培黄瓜内生细菌,寻求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控制瓜类病害。[方法]对新疆设施栽培的黄瓜苗各组织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黄瓜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和菌群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黄瓜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根中最多(平均含量在2.38×105 CFU/gfw),其次是叶片(1.12×105 CFU/gfw),茎中较少(2.73×103 CFU/gfw)。不同品种中内生细菌种群密度差别不大,内生细菌含量为7.96×104~1.51×105 CFU/gfw。菌群由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及短小杆菌属等组成,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约占总分离菌株的51.9%,菌群多样性在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寻找瓜类病害的生物拮抗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绿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自交后代稳定表现绿株、条纹株和白化株3种类型, 其中条纹株白色组织和白化株的叶绿体数目和结构发生突变, 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为研究该突变体叶绿体基因表达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析了白化株和条纹株的叶绿体基因表达。在白化株中共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 涉及4类功能(编码光反应相关蛋白、编码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核糖体合成和tRNA合成), 包括18个上调表达和22个下调表达基因;在条纹株中共检测到13个上调表达基因, 其表达变化趋势与在白化株中一致。白化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中, 编码光系统II、I结构蛋白的psb、psa及ycf等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多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大、小亚基的基因表达量改变, 尤其是核糖体蛋白小亚基编码基因rps14和23S rRNA的编码基因23S rDNA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Mt135突变性状与参与光反应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核糖体合成相关基因以及tRN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抚顺三块石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三块石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经营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状况等进行实地考察,对所得资料和数据建立模型,进行SPSS统计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该公园的森林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确定三块石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质量等级为Ⅲ级。在定量评价中,对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首次采用SPSS模型分析,从而避免了通过专家讨论产生的主观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