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试验结果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原土壤中施入氮、磷、钾肥料,对小麦的产量皆有极显著效应,锌肥也有显著效应,钙肥和硼肥的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2.
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降水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效应,在抽穗期降水对小麦产量有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7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 mg glucose·g-1·(24 h)-1和1.15 mg NH3-N·g-1·(3 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74.
Cu对厌氧发酵中水解酶活性及沼气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重金属Cu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机制,在中温条件下(37℃),研究了猪粪中Cu含量(以干猪粪的质量分数计)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水解酶活性及产气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CK处理(Cu质量分数49.70mg/kg)的纤维素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H处理(Cu质量分数949.70mg/kg),CK、L(Cu质量分数349.70mg/kg)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M(Cu质量分数649.70mg/kg)、H处理(p<0.05)。H处理对原料的产沼气进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产气量在消化的前34d一直低于CK、L、M处理,CK处理总产气量比H处理高9%。相关性分析表明,CK处理的3种水解酶活性、L处理的脲酶活性、M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均与产气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H处理这种关系不明显,表明外源Cu可能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等多方面因素对产气速率造成综合影响,导致水解酶活性与产气速率相关性不显著。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实现畜禽粪便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灌溉对渭北塬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增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3年~1995年,在渭北旱缝塬通过对冬小麦进行了不同灌溉量试验,研究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WUE)和水分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供水范围内,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WUE呈非线性增长,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在冬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灌溉60mm,每666.7m^2,可增加产量100kg。  相似文献   
77.
施氮水平对塿土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定位试验,于2009年7月15至2009年9月30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水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涉及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和N3(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零氮(N0)处理,其中N2处理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明显,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以N2处理最高,分别为24.85 mg glucose·g-1·(24 h)-1、1.04 mg NH3-N·g-1·(24 h)-1 和2.40 mg hydroxybenzene·g-1·(24 h)-1。【结论】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低量和中量氮肥能够提高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中量和高量氮肥可以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78.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分别以养殖场鸡粪、猪粪、牛粪为材料,加入麦秸作为调节物质,研究了加入外援菌剂堆腐过程堆体脱氢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使得堆体温度迅速上升,整个堆肥过程中的堆体温度高于对照,在堆肥的第1~2 d进入高温期,且高温阶段持续时间延长为16~20 d;对照处理在堆腐的4~5 d后进入高温期,持续时间较短仅为7~8 d。3种物料脱氢酶活性大小相比较,加菌剂处理, 牛粪 [H+ 29.32 μL/(g·d)]鸡粪 [H+ 25.66 μL/(g·d) ]≈猪粪 [H+ 25.34 μL/(g·d)],脱氢酶高峰出现的时间以牛粪 (6 d) 鸡粪(12 d) 猪粪(14 d) 。CK处理均在堆肥后第10 d脱氢酶活性达到最高,3种物料的脱氢酶大小的顺序为牛粪 [H+ 24.62 μL/(g·d)] 鸡粪 [H+ 21.6 μL/(g·d)] 猪粪 [H+ 18.62 μL/(g·d)]。加菌剂处理在高温堆肥初期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因此在温度大于60℃以上时,脱氢酶的活性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此后脱氢酶活性与温度成显著性直线正相关;对照处理升温较缓慢,酶活性和温度增长同步,整个堆腐期间的脱氢酶活性与温度成显著性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黄土高原向白葵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1996年在黄土高原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向白葵的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是向白葵产量的限制因子。Fe,Zn,Mg,Cu,Mn,B为非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对向白葵的产量效应K〉N〉P,经济效应最佳施肥指标N163.21-169.89kg/hm^2,P2O5128.60-131.91kg/hm^2,K2O181.37-190.09kg/hm^2。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TN)和施生物有机肥(TB)3个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结果表明,TB处理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46.3%、30.6%和50.8%。TB处理α-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而TN处理中香浓指数和ACE指数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0.5%和1.2%。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为优势类群,共占细菌总量的85.2%~90.6%。鞘脂单细胞菌属(Sphingomonas)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为主要属,其相对丰度在TB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7.6%和56.6%,较TN处理分别增加了51.5%和104.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解释了细菌群落变化的94.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是造成核桃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