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合理利用和改善农药在植物中的内吸传导特性,可大幅提高农药在靶标部位的积累并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农药内吸性的研究,已逐步揭示了植物吸收和传导农药的基本原理,对内吸性农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药改造和纳米载体的出现及发展,利用不同方法或手段来改善农药内吸性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加。本综述主要从农药在植物中的内吸性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以及改善农药内吸性的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为内吸性农药及其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黑曲霉xj粗提物的拮抗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 菌株粗提物SE对魔芋白绢病病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R-67的拮抗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SE对R-67的抑制作用,进而通过测定处理后菌株的电导率、核酸蛋白泄露、三羧酸循环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 (SDH) 及苹果酸脱氢酶 (MDH)]比活力、胞内活性氧 (ROS) 水平及核酸含量,对SE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 法及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二铵盐 (ABTS) 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方法,从粗提物SE中共检测到12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质量分数 97.96%)。生物试验结果表明:SE能够抑制R-67菌丝的生长,其IC50值为0.46 mg/mL;SE处理可导致R-67菌液的电导率升高及核酸蛋白含量增加,抑制其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SDH与MDH 的活力,增加菌体细胞内ROS含量,使细胞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 (DAPI) 染色的荧光强度减弱,据此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R-67菌体细胞膜完整性、损伤细胞结构、抑制三羧酸循环及核酸合成等途径而发挥抑菌作用。研究表明,黑曲霉xj粗提物SE在魔芋白绢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SE对DPPH及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有望应用于抗氧化功能性产品中。  相似文献   
93.
林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实验教学模式的设置进行探索,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将实验课从理论教学课程中分离出来、设置综合性实验和"一体化"实验、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以科研项目为龙头带动实验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4.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杂种松SRAP-PCR反应体系的各主要影响因子(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以及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了优化筛选,最终得出杂种松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有Mg^2+2.0 mmol/L、dNTPs 0.25 mmol/L、Taq酶1.0 U,引物0.4μmol/L,模板DNA 30-50 ng以及1%体积的DMSO。采用该优化体系,对两种杂种松(火加松、湿加松)基因组DNA进行SRAP扩增,表明大部分引物对扩增出来的带清晰可辨、背景较少,完全满足分子标记的要求,为杂种松SRAP标记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火炬松Pinus taeda生长和松脂产量相关功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筛选与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火炬松cDNA文库进行整理、比对、剪接、注释,挑选出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及蒎烯合成相关的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作为候选基因片段,利用MEGA5.0和DnaSP4.0软件对火炬松36个单株的8个候选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 所测序列总长为5 177 bp,检测到184个SNP位点,平均36.9 bp的基因序列中出现1个SNP位点,其中123个为非同义突变、61个为同义突变SNP位点。核苷酸多态性πaθw分别为0.020和0.016。对8个候选基因片段内SNP位点进行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延伸,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迅速衰退(R2≤0.2)。【结论】在火炬松中,基于候选基因内SNP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用SRAP标记构建松树良种指纹图谱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三种松树各16个样本进行检测,旨在构建三个树种的指纹图谱,为松树品种鉴定提供依据。采用5个引物组合对样本进行了SRAP扩增,在湿加松、火加松和马尾松上分别检测到46、53和4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多态性位点分别为9.2、10.6和8.6个。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赋值,把SRAP图谱转换为由1和0组成的数字指纹图谱,仅用2个或3个引物组合就可以把同一树种的不同单株完全鉴别出来,为松树优良品系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选取30只3月龄、体重(14±2)kg的波尔×徐淮杂交山羊,随机均分至3组,以研究青贮、稻草和苜蓿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3组试验羊采食的粗饲料组合分别为青贮∶稻草∶苜蓿=3∶1∶0(A组)、青贮∶稻草∶苜蓿=1∶1∶2(B组)、青贮∶稻草∶苜蓿=2∶0∶2(C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C组羊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净肉重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A组(P<0.05),但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饲料增重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C间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GR值和眼肌面积以C组最高,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火炬松(Pinus taeda)无性系花粉产量的变异,在火炬松1.5代种子园选出20个无性系,每无性系5株,共100株火炬松作为研究材料,调查胸径、树高、冠幅和花粉量,通过对比单株花粉量、单位面积花粉量和单位面积有效花粉量来筛选高花粉产量的无性系.结果表明,单株花粉量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花粉量最高的是243无性系,为1302.55 g;单位面积花粉产量最高的是201无性系,为36.70 g/m2;单位面积有效花粉量最高的是243无性系,为34.14 g/m2;花粉活力最大的是298无性系,为100%.火炬松种子园的花粉产量变异主要来源于无性系间,最终筛选出243、201和298无性系3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9.
鱼藤酮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评价鱼藤酮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解吸附特性,采用批量平衡法,系统研究了鱼藤酮在砂壤土、黏壤土及壤土3种农业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鱼藤酮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 (R2≥0.946 8),吸附常数 (Kf-ads) 在1.52~11.39之间,吸附能力为:黏壤土 > 砂壤土 > 壤土;而解吸附常数 (Kf-des) 在1.02~4.55之间,解吸附强弱次序为壤土 > 黏壤土 > 砂壤土。鱼藤酮在砂壤土、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中有机碳吸附常数 (KOC) 分别为982、101 7和219,而滞后系数 (H) 分别为0.687 3、0.556 9和0.892 3,表明鱼藤酮在黏壤土及砂壤土中移动性较弱,有正迟滞作用,而在壤土中移动性较强,无迟滞作用。该研究将对鱼藤酮的环境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中南地区主要种植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马铃薯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Pb含量,探讨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Cd、Pb的吸收累积差异,为马铃薯的安全种植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Cd—Pb复合污染下,马铃薯块茎鲜重、茎叶鲜重以及根、茎叶、块茎中Cd、Pb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11个马铃薯品种块茎Cd含量范围为0.39~0.67 mg/kg,超标率100%,块茎Pb含量为0.16~0.43 mg/kg,超标率81.8%。马铃薯各部位Cd、Pb含量均呈现根茎叶块茎的分布特点;马铃薯对Cd的富集系数为2.35~5.56,对Pb富集系数为0.11~0.22,马铃薯富集转运Cd的能力大于Pb。尽管复合重金属靶标危险系数(TTHQ)法评价显示,金湘等5种马铃薯的TTHQ值1,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结合块茎Cd、Pb含量,建议污染区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