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在小麦的近缘种属中,存在着巨大的基因资源有待开发。其中人类利用较多的物种如天蓝偃麦草对三锈免疫、高抗黄矮病并且抗逆性较强;而簇毛麦则对白粉病免疫、抗全蚀病、蛋白质含量高。因此利用小麦、天蓝偃麦草及簇毛麦进行三属间杂交,可以把这两个野生种的有利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去。目前.国内外已经获得了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小麦与其近缘种属的三属杂种。Fernandez在小麦-黑麦-大麦三属杂种的后代中选出带有大麦及黑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Ortiz则在小麦-偃麦草-山羊草的三属杂种后代中进行相互易位的筛选,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间杂交的研究前人尚未做过,现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晋太 1508 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高产、广适为育种目标, 2008 年用外引优质、高产、早熟、多抗品种徐州 26 号为母本,矮秆、早熟、高产晋太 65 系选后代材料 8871140 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合山西中部水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晋太 1508 具有高产、广适、抗倒伏的显著优点, 2020 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详细介绍了晋太 1508 的育种目标制定方案、亲本来源及特点、选育过程、生物特性与产量,总结了育种经验及体会,期望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利用HMW-Glu亚基、STS、SSR和RFLP等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和11个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对SSR、10对STS引物和6个RFLP标记可以特异追踪百萨偃麦草染色质。C7-17及其后代株系C7-17-2等编码百萨偃麦草特异HMW-Glu亚基,添加染色体涉及与小麦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1J;1对STS、3对SSR和1个RFLP探针可以特异追踪二体附加系CH05中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并揭示最初根据分带核型确定的J3与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2对STS、1个RFLP探针和1对SSR可以追踪CH09的外源染色体,并揭示最初确定的J7与小麦第3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1对STS和1个RFLP探针在CH03、CH04和CH34中具有相同的多态,3个附加系可能添加了相同染色体,最初确定的J1、J2和J?与小麦第7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3对SSR引物可以特异追踪CH12中附加的大片段易位染色体和CH11中的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推测易位可能涉及同一条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发现13个标记(5个STS、3个RFLP探针和5个SSR)可以追踪未涉及到的4J和5J等染色体。  相似文献   
44.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对导入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创造新种质。利用顺序分子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45SrDNA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45SrDNA在百萨偃麦草上有1对主位点,但在百萨偃麦草1J染色体上没有观察到45SrDNA位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45.
46.
以不同收获年份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室温保存条件下,种子活力变化与遗传完整性。结果表明,随贮存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贮存11年、12年的种子基本失去活力,贮存7年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仅为13.36%。鉴定还发现,保存7年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中5根尖染色体畸变率高达35.09%。  相似文献   
47.
冬黑10号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于1993年用晋麦16做母本,紫3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种F1种子进行温室加代,经过连续多代选择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8.
普通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籽粒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基因型特点,对进一步选育富含铁、锌等元素的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17个小麦品种的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4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铁、锌、锰和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9 mg/kg、29.30 mg/kg、38.44 mg/kg和6.89 mg/kg。其中,‘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和‘冬黑10号’的铁含量大于45 mg/kg,‘太10604’的锌含量最高为42.98 mg/kg,‘河东乌麦526’和‘冬黑10号’锰含量高于45 mg/kg,‘晋麦66’和‘冬黑10号’铜的含量较高,均高于8.50 mg/kg。籽粒中锰与铁、锰和锌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锰和锌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其他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可以从小麦主栽品种中筛选高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冬黑10号’和‘太10604’ 4个品种可作为进行籽粒富含铁、锌矿质营养小麦遗传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49.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0.
以24份山西省小麦主推品种和51份山西省2015—2016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赤霉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病小穗率变幅在5.0%~100.0%之间。参试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其中主栽品种仅长麦251表现中抗,占比为4.2%;区域试验品种中临麦7006、京麦1768和圣麦116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21.6%,整体赤霉病抗性水平有待于改进。探讨了赤霉病鉴定方法和山西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