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四地区小麦纹枯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和江苏的4个小麦产区采集分离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为明确小麦纹枯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性现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三唑酮、井冈霉素、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镇江菌株(JZ)对三唑酮和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高达20.46和23.31倍,山东聊城2个菌株(L1和L2)和泰安菌株(TA)对三唑酮的抗性分别为14.26、10.10和11.98倍,滕州菌株(聊)和泰安菌株(TA)对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为14.92和10.46倍。5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抗性均不明显,其中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白三叶草对苘麻和稗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白三叶草对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白三叶草地上部分水浸液和根部水浸液对苘麻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地上部分水浸液和根部水浸液显著抑制苘麻和稗草种子的发芽率,降低了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了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速率、根系活力,明显提高了杂草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用浓度0.1g/mL的地上部分水浸液处理稗草种子后,最终发芽率降低56%,稗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24.78%、48.69%,呼吸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降低40.63%、36.28%,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提高32.30%、87.40%。随着水浸液浓度的提高,化感作用增强,地上部分水浸液对杂草的化感作用大于根部水浸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大于苘麻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前,有许多单位在 PC 机上用 DBASEⅢ开发了数据库。但由于微机容量小,速度慢,使得较大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都不方便。而 Micro—VAX 系统内、外存容量大,速度快,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和 RDB 有良好接口的多种高级语言,可以为 RDB 提供能力强、手段多、效率高、速度快的工作环境。目前我国大多数 VAX 用户都配有 RDB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已在微机上用 DBASE Ⅲ开发了数据库的 VAX用户来说直接将 DBASEⅢ数据库转换成 RDB 数据库可省去重建数据库的大量劳动。采  相似文献   
34.
35.
36.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虫媒及植物寄主互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燕  王雪峰  周常勇 《园艺学报》2016,43(9):1688-1693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入侵寄主植物后不仅会对其代谢、激素调节、防卫反应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木虱获菌后,其发育、倾向性及内共生菌种群也会发生改变,病原还能通过改变寄主植物的挥发性信息物质等间接调控媒介昆虫行为。对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虫媒及植物寄主互作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柑橘黄龙病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37.
38.
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对伊犁马肌肉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5匹24月龄的伊犁母马,环境适应7 d后开展运输试验,其运输过程中禁食禁水,运输总路程约为400 km,运输时间为8 h。分别于运输0(T1)、4(T2)、8(T3)和卸车后12 h (T4)采集马颈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T1相比,肌肉损伤生化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cTnT)在T2时刻显著上升(P<0.05),T3和T4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乳酸脱氢酶(LDH)在T3时刻显著上升(P<0.05);炎症反应生化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T2、T3和T4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皮质醇(COR)在T2和T3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在T4时刻显著上升(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2、T3和T4时刻极显著下降(P<0.01);过氧化氢酶(CAT)在T3和T4时刻显著下降(P<0.05);活性氧(ROS)在T2和T4时刻显著上升(P<0.05),在T3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丙二醛(MDA)在T3和T4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因此,运输8 h导致了伊犁马肌肉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其不良影响在卸车后12 h内不能消除。  相似文献   
39.
为延长板栗仁的保鲜时间,以新鲜板栗仁为试材,采用0.08 mm 厚尼龙袋、0.04 mm 厚聚乙烯袋、0.06 mm 厚复合薄膜袋和0.07 mm 厚铝箔4种包装材料对板栗仁进行保鲜,测定不同包装材料的板栗仁在常温下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色度、硬度、失重率、淀粉含量和乙醇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08 mm厚尼龙袋的保鲜效果较为突出,贮藏4周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其呼吸强度降低13.2%,色度变化减少34.6%,硬度增加221.9%,失重率降低61.6%,淀粉含量增加84.5%,乙醇含量提高34.1%。该包装材料能有效抑制板栗仁的呼吸强度,保护板栗仁的颜色和硬度,减缓板栗仁中水分的蒸发和淀粉等物质的降解,减少乙醇的积累,延长板栗仁的保藏期。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四川黑茶的指纹图谱,为四川黑茶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11个不同生产厂家的22个黑茶样品及我国其他黑茶主产区的13个黑茶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2%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条件下构建四川黑茶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分析各样品与该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并对35个黑茶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了14个色谱峰为四川黑茶的共有峰;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0%;22个四川黑茶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为0.825~0.978;对相对峰面积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临界值为10时,35个来自全国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可聚为4类,来自四川的22个黑茶样品可聚为一大类。【结论】根据构建的四川黑茶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鉴定和评价除方包茶之外的四川黑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