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54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7 毫秒
21.
以宁化县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为例,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2个层面监测了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75 hm2,治理程度达到80.4%;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50.4%提高到56.0%;提高了防洪减沙效益,减沙率达70%以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从2 533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经过综合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都已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2.
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基本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缺少公众参与,因而治理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以察隅县扎拉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为研究对象,指出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型村庄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各组点特殊情况进行区别处理的对策,以期为大型村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提出合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3.
干旱缺水地区森林植被蒸散耗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近年来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北京延庆等干旱缺水地区进行的森林植被蒸散耗水研究结果。乔、灌、草作为土壤水分限制型生态系统的坡面植被,蒸散都是水分平衡的最大分项,其中植被蒸腾又是蒸散的最大分项。植被蒸散量一般表现为高大乔木林>亚乔木林>灌木林>自然草地,但人工草地>自然草地。可依坡面产水功能将不同植被分类,自然草地和灌丛为水源生产型,亚乔木林为水源平衡型,高大乔木林和人工草地为水源消耗型。植株密度不是坡面植被蒸散大小的决定性因子,其作用更多的是调控蒸腾量及其占蒸散比例。虽然降低植株密度一般会减小蒸散,但并不是相同比例地线性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反应也不一样,表现出降低密度减少蒸散的作用从乔木、亚乔木到灌木而变弱的趋势,降低密度减少蒸散的作用是有限的。对降低密度减少蒸散的作用大小,作为调控措施的有效性,有效的密度调控范围等,还需严格的对比实验和理论研究。估计和评价植被蒸散耗水时,用叶面积指数或叶生长量指标可能比密度更符合生物学逻辑。从在干旱缺水地区建立节水、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坡面植被的角度而言,草地和灌丛的蒸散低于乔木林,建立稀树草原或稀树灌丛式的植被可能更利于流域产水和植被稳定。从小流域管理的角度而言,还需考虑在土壤水分承载力空间差异的基础上,探讨能兼顾产水功能、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植被稳定的植被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24.
“先农 10号”是用优质不育系“中 9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R2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品种。该组合 2003 ~200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026. 9kg/hm2;熟期、产量、抗性、米质均优于同类对照组合“汕优 46”,具有高产、稳产、株型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25.
用GIS和作物模型对作物生产进行区域模拟方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简要地介绍了区域模拟及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的方法。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模拟既能反映大范围地区内气候、土壤等地理信息的空间变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也能反映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情况、农业耕作方式等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在GIS技术支持下 ,对基于站点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进行改造 ,从而对大区域范围进行以特点网格 (如 5 0km× 5 0km)为单元的模拟  相似文献   
26.
首问责任制     
2001年初,开江县农机局借学习、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劲东风,在全县农机系统中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   “首问责任制”要求农机干部在接待群众来访办事时,做到“一问”、“一答”、“三声”。“一问”即问明办事人员来意,并根据所办之事,介绍有关的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依据、办事纪律;“一答”即有问必答,答要“一口清”、“一说清”,最后送上一张明白纸,用文字形式交代清楚;“三声”即来有应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对一时不能办理的事宜,首问责任人要讲明原因,并明确承诺一个…  相似文献   
27.
利用PCR介导的基因置换技术构建阿维链霉菌bkdF-突变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PCR介导的基因置换技术是一种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系统在微生物中进行基因中断的新方法。实验利用该方法快速构建基因中断载体,并成功地置换了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bkdF基因。先合成1对长度分别为58和59nt的引物,其5’端的39nt序列分别与bkdF基因两侧同源,3’端则分别与安普霉素抗性标记盒(aac(3)Ⅳ+onT)两侧序列一致。以该引物扩增的PCR产物电转化能表达λRed重组酶且含有目标质粒的大肠杆菌(Eschcrichia.coli)菌株BW25113/pU790/pXW1224,获得了阳性重组质粒pXW1230。将该质粒中的大小为4.0kbBglⅡ目的片段插入基因置换载体pHZl35l,再接合转移至阿维链霉菌BJBM9903,筛选得到表型为Apma^RThio^S的接合子。PCR验证并对发酵产物进行HPLC和MS分析,证实该接合子为敞dkdF^-突变株。  相似文献   
28.
1 重庆市梨树生产发展概况长期以来 ,重庆市水果生产重柑桔轻其他水果的情况相当突出 ,柑桔产量曾占整个水果产量的80 % ,结构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城市淡季果品供应问题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起 ,加强了以梨为主的果树引种选育工作 ,重点是从长江中下游和日本等与我市气候特点相近似的地区引进梨树新品种。经过多年的工作 ,终于在梨的品种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储备与优质高产 ,使梨成为我市继柑桔之后的第二大果树。据统计 ,目前我市梨树总数 56 0 0万株 ,面积约 37333hm2 (56…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地参多糖(LLP)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于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80 mg/kg,连续42 d,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试验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地参多糖(LLP)300、200和100 m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2 h后,分离血清及肝组织,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衰老相关生化指标。[结果]LLP能拮抗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衰老,使小鼠血清及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回升,MDA的水平下降。[结论]LLP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30.
2010年5—10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香水河小流域,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华山松树干直径呈现出由收缩期、膨胀恢复期和生长期组成的日周期性变化,其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左右。②华山松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5-6月份为匀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7.65~98.11μm之间;7-8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15~112.33μm之间;8月底—10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然而,华山松树干在匀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内的直径日生长量幅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优势木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亚优势木和中等木。整个观测期内,华山松树干直径的累积生长过程符合幂函数曲线(R2=0.75~0.93,P<0.01)。③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日最低温、日降水量、日平均辐射是影响树干直径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日平均饱和水汽压差等对树干径向生长的影响作用则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