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生产方式逐步由人工收获过渡到机械穗收,再到机械粒收,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宜粒收玉米品种,因此选育推广宜粒收玉米品种,完成新一代品种更新换代对于保障粮食增产增效、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和最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总结了宜粒收品种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明确了宜粒收玉米品种的关键指标:(1)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2)早熟耐密;(3)抗倒伏(折)和抗病(穗粒腐和茎腐病)。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围绕技术创新、种质创新、杂种优势模式创新选育出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期望在育种实践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2.
对52个待测玉米自交系和1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DNA指纹分析,计算待测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对照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不用聚类分析方法,直接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相比,遗传背景分析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新方法,将5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分为5大类群,即瑞德群,黄改群,P群,旅大红骨群和兰卡斯特群,未发现新的优势类群,除了自交系黄C以外,其他所有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相吻合,并指出黄C属于瑞德群。  相似文献   
23.
玉米单倍体诱导DH系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6个SSR引物对先玉335的418个DH系进行分子鉴定,并与田间形态性状调查结果对比。结果表明:DNA指纹技术是鉴定DH系材料是否完全纯合的有效手段,仅通过田间表型鉴定很难准确判断材料是否纯合。规范的加倍扩繁程序是解决DH系较高混杂状况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4.
同一基础材料的玉米双单倍体(DH)系配合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频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选系材料M35/F35的F1代进行诱导获得大量单倍体籽粒,经自然加倍获得一批纯合双单倍体(DH)系,用测验系京24组配杂交组合分析DH系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基础材料的不同DH系之间,配合力差异较大,部分DH系的配合力比亲本增加,说明采用单倍体育种可以选育到高配合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出优良品种,从而加快育种进程,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5.
京科193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采用单倍体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6.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遗传背景相近的玉米自交系MC1和MC2所组配的F1进行杂交诱导获得单倍体,经过自然加倍得181份纯系(DH系),分析DH系农艺性状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81个DH系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等数量性状的次数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所得DH系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类型丰富,且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优于两亲本的分离;两亲本的21对SSR核心引物分子标记带谱在DH系中的分布都近似于1∶1比率,未出现偏分离。因此,通过遗传诱导的方法所得DH系类型多样,可以满足育种上的需要。单倍体育种是一种选育优良玉米纯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应用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倍体技术为玉米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介绍了利用生物杂交诱导方法获得玉米单倍体的基本流程,详细阐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同时就单倍体技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以单交种先玉335作母本,与京科诱006单倍体诱导系杂交,产生单倍体及秋水仙素加倍形成双单倍体(DH)群体,用SNP芯片对DH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获得1 337个在先玉335的双亲间有多态的SNP数据,对SNP进行卡方检测(P0.05),发现516个SNP表现偏分离,占38.6%,这些偏分离SNP中有285个偏向母本PH6WC,占55.2%;231个偏向父本PH4CV,占44.8%。在玉米的8条染色体上,发现10个偏分离热点区域(SDR),分析SNP的χ2值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发现,χ2值最大的SNP往往在SDR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29.
针对京津冀玉米生态条件,确立正确育种目标,运用"高大严"选系技术,选育出新品种NK815,并于2017年通过京津冀联合审定。该品种产量较高、耐密植,抗性较好,适应性较强,生长期短,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保定等部分区域夏播种植。有望成为该地区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30.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在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产上需要优良玉米新品种,以优异种质资源为基础,采用同群优系聚合技术,结合“高大严”选系技术及DH育种技术选育新自交系,以自交系京88为母本、京D680为父本杂交组配出玉米新品种京科688。试验表明,该品种产量高,抗倒伏,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220321)。该品种采用常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简便,制种产量高,在生产中结合配套栽培措施,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