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高粱是我国旱作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用途广泛,因地制宜的多种高粱,对增产粮食和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高粱产量和改进品質的重要措施,而有性杂交更是創造高产优貿,更符合人們需要的高粱新品种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有必要对高粱开花习性及杂交技术进行研究,以作为更好开展高粱杂交工作的参考。一、开花习性1962年作者以本省农家品种打鼓錘(密穗型)、披头散(散穗型)和歪头揚(中散穗)为材料,对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一穗每日开花时間先后观察两次,一次是在1962年7月10日雨后初晴时进行的,另一次是在7月17日連續数个晴天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前,先选定样株,挂以紙牌,剪去已开花的  相似文献   
44.
高粱不同播种深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赞林 《作物学报》1963,2(2):217-219
影响高粱全苗的因素很多,播种深度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1962年以寒高粱和多穗高粱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播种深度的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不同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本文就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后代选择、区域试验和良种繁育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育种实践提出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6.
<正> 1980年我们获得了部分自由授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种子,为了更好地进行利用,1981年对其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及有关杂交技术等进行了观察,同年我们加入了太谷核不育小麦全国协作组。几年来,围绕太谷核不育小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工作。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对更好地开展此项研究,将不无裨益。一、太谷核不育小麦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离子束诱变小麦新品种皖麦42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麦42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从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RV-60)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30kev,80次)引变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弱春性,一般单产6 000~6 750Kg/hm2,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部分地区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85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克左右,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感赤霉病,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80~240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