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水稻叶尖早衰突变体lad的形态、生理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片作为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场所,研究其早衰机制对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报道了一个来自EMS诱变优良恢复系缙恢10号的新水稻叶尖早衰突变体lad (leaf apex dead),其叶尖在第5片叶抽出前呈正常状态,当第5叶完全抽出之后前5叶的叶尖变黄并最终枯死;随后的叶子在完全抽出后,叶尖也逐渐变黄并枯死。对该突变体的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SOD酶活性异常。其株高、叶长、粒数等也都显著降低。经遗传分析,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1染色体SSR标记SWU11-19和SWU11-5之间,遗传距离为13 cM,并且与SSR标记SWU11-25和SWU11-27共分离。本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进一步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2.
以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材料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稻7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均在65%以上,但第一套材料除单株粒质量外的其它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的相对密度比第二套平均高出14.01%.②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没有显著差异,狭义遗传力因性状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一套材料的总粒数、有效穗、千粒质量、穗质量和结实率的狭义遗传力都比第二套高10%以上,而其它两个性状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加性遗传和非加性遗传都随性状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亲本的选育及组合的评价都要以不同的性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3.
利用野败型不育系缙1A对33份美国稻的恢保关系进行了测定,观测了F1的小穗育性。结果表明,在美国稻种中存在着对野败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程度不同的品种,鉴定出了2份具有高恢复力、10份具有保持能力的材料,可为在重庆选育优良“三系”杂交稻亲本提供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64.
5个骨干籼型恢复系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籼型恢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再生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籼稻品种而言,MS,NB培养基都是较为适合的培养基类型,愈伤诱导率都比较高,且愈伤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但是不同品种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有所不同,籼稻品种之间再生能力存在极大差异;分化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P3mg/L NAA0.5mg/L;适当的干燥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还从这5个品种中初步确定了3个再生频率较高的品种,作为进一步研究籼稻组织培养特性的材料,并进行下一步的遗传转化试验。  相似文献   
65.
水稻穗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Griffign模型Ⅱ双列杂交法分析了6个水稻品种穗充实度的传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组合这一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大于亚种间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6.
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水稻品种配制的5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试材,发代均数法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值及效应平方和与百分比,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重要,上位性效应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非加性类效应大于加性类效应,亲本显发型基因较多。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晚期恢复系除千粒重外的其它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都高于早期恢复系.晚期不育系的5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早期不育系没有差异,总粒教和穗重却明显低于早期不育系.②在产量性状非加性基因互作的利用上,后期恢复系配组的单株产量、不育系配组的单株产量、结实率、总粒数和实粒数等基因间的互作高于早期杂交组合.③早、晚期不育系及恢复系的产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受环境影响因性状不同而异.④不同环境下不同组合都表现千粒重的遗传力最高和单株产量最低,其它产量性状的遗传力不尽相同.因此,要使杂交稻高产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强有突破性的不育系的培育和注重恢复系大粒的选育,同时重视非加性效应的利用以及调节不稳定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8.
以5个广亲和品种(WCV)和明恢63为试材,按Griffing方法四分析了WCV和明恢63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明恢63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优,但有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不如WCV;与明恢63相比,VG28和Cps1017在多数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利用其作为亲本进行组配可望获得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69.
对32份美国稻品种和12份国内水稻骨干亲本材料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钝感值进行了评价,从中选择表现最为钝感的14份优质品种与国内5份相对较钝感的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在垩白率、糙米率、精米率上表现钝感,垩白率尤其钝感,筛选出C94-303、Lemont等几个对温度表现钝感的品种,可作为重庆等高温伏旱区选育优良“三系”杂交稻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