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基于线粒体COI、Cyt b、D-loop基因序列对福建厦门(XM)、广东阳江(YJ)、海南海口(HK)和广西北海(BH)的4个多鳞鱚(Sillago sihama)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4个多鳞鱚群体195条线粒体COI + Cyt b + D-loop片段序列。结果表明,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8266~0.9878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098~0.00257,整体Hd与π分别为 0.92784 和 0.00158。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0075~0.14888和2.85851~333.08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分组间群体内变异比例分别占93.33%、86.57%和94.49%,主要变异均来自群体内。综上,基于COI、Cyt b和D-loop的分析结果,厦门群体和北海、海口、阳江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可作为两个管理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本研究为促进中国南方沿海多鳞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2.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豫北地区小麦田间中选株系,为优良品种的审定打下基础,进而提高育种效率,本文依据品种同异比较原理与方法,对2019-2020年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的29个小麦田间中选株系的室内考种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29个田间中选株系中,株系4,9,14,13,10,3和30综合表现优良。这些株系不仅产量性状好,其他主要农艺性状也表现较好。其各性状与理想目标性状的综合同一度值分别为0.881 0,0.832 7,0.830 8,0.828 6,0.826 4,0.816 5和0.810 2,联系势均为强同势,显著优于对照周麦18和其余株系,很有希望成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23.
试验于2018-2019年在安阳市柏庄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来自不同地区的27个小麦新品种(系),其中1个为对照品种(周麦18)。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幼苗均为匍匐或半匍匐状,熟相较好,穗长8.5-11 cm。株高最高的品种为航麦802,株高最小的品种为GR18-1;分蘖力最强的品种为郑泛1号,分蘖成穗率最高的品种为苑丰13;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为安麦23,穗粒数最多的品种为安麦26,千粒重最大的品种为安麦26,产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GR18-2、航麦818、航麦802,增产率分别为12.8%、10.8%、10.8%.。  相似文献   
224.
麦-玉轮作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常见的粮食种植模式,秸秆还田是该地区普遍的秸秆处理方式。本文以安麦13为研究对象,研究麦-玉轮作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安麦13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安阳现有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技术条件下,相对于50%秸秆还田,75%秸秆还田下小麦容重显著增大;不同秸秆还田量没有对小麦千粒重和单穗重产生显著影响;75%和100%秸秆还田较50%秸秆还田小麦米穗数分别增多6.86%和4.85%;75%秸秆还田较50%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增加10.81%,在3个处理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认为75%秸秆还田量对安麦13生产最合适。  相似文献   
225.
安麦1241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麦1241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不同地市的14个试点种植,通过对安麦1241在不同试点的产量、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安麦1241的品种潜力,进而为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安麦1241在各试点的产量主要分布在7900~8900kg/hm2之间,平均产量8040.9kg/hm2,较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8%,增产点率达到64.3%;安麦1241生育期适中,属于中低秆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率,容重分级二级品质,平均黑胚率0.5%,具有较好的商品特征,适合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26.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安麦1241和安麦1350为研究对象,设150 kg/hm2(D1)、225 kg/hm2(D2)、300 kg/hm2(D3)、375 kg/hm2(D4)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变化、植株形态、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构成及茎秆机械强度、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株高、重心高、穗下节间长大体上呈上升趋势,成穗率、SPAD值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为300 kg/hm2时达到最大;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容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安麦1241在种植密度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安麦1350在种植密度为225 kg/hm2时达到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花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