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沈玉18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玉米杂交种。为了探索沈玉18号的适宜栽培模式,2005年在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不同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肥条件下(纯N 75 kg/hm2),密度39 000~46 500株/hm2能获得较高产量,9 041.6~9 548.7 kg/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玉米杂交种沈单16和沈玉21及其亲本的光合日变化。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沈玉21及其亲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各时间段里均高于沈单16及其亲本,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也趋于一致,呈“高-低-高”变化。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各品种及亲本自交系叶片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有所不同,在大部分时间段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沈单7号等10个沈玉系列玉米杂交种为供试品种,研究了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肥施用条件下品质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对沈玉系列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各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沈玉系列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同时增加籽粒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并使总淀粉含量减少,这些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容重影响不大.不管在哪种肥力条件下,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施氮不会改变容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容重、脂肪含量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但在不追施氮肥情况下,淀粉含量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追施氮肥情况下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咖啡初加工过程主要有干法和湿法加工两种模式,但是采用湿法加工生产出来的咖啡豆具有最好的质量,这也是加工咖啡主要采用的方法。因此针对咖啡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湿法加工过程中影响咖啡品质的因素,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咖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及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结合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6.
沈玉28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以自选自交系沈160为母本与外引系昌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2007年12月通过辽宁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属中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抗病性强,活秆成熟。  相似文献   
17.
现在玉米制种过程中普遍采用带苞去雄,通过对现在主要应用的自交系进行去雄处理,分析其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得出带叶去雄对产量影响明显,尤其带2片以上叶,带苞去雄应该控制在3片叶以内。  相似文献   
18.
1 品种来源沈单 1 6(原代号沈 972 9)是辽宁省沈阳市农科院 1 995年以自交系沈 1 3 7和K12 杂交组配而成的普通玉米单交种。沈 1 3 7选自国外杂交种 6JK1 1 1 ,1 990年开始选育 ,自交加代 ,到 1 992年冬开始组配 ;K12 为引进系。2 品种特征特性2 .1 植物学特性幼苗叶色深绿 ,叶鞘紫红 ,株高 2 80cm ,穗位 1 1 8cm ,穗长 2 5cm ,穗行数 1 6~ 1 8行 ,行粒数40粒左右 ,穗轴红色 ,果穗长筒型 ,苞叶上长小叶。花药粉色 ,花丝粉红色。雄穗分枝 1 0~ 1 2个 ,花粉量充足。株型为塔型 ,总叶数 2 3~ 2 4片。生育期有一定的可塑性 ,沈…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理想株型育种。阐述了21世纪通过挖掘野生稻资源,扩大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拉大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提高光舍效率等手段,实现选育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元芝  谢甫绨  张洪钧  徐侃 《玉米科学》2007,15(Z1):004-005
沈玉24号2003年由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组合为沈502×沈503,在2005~2006年辽宁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和6.0%,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适宜在辽宁省适宜郑单958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