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两年试验,对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群体冠层温度,光合作用,叶片气体交换等生理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间的冠层温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明显差异,冷型小麦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在籽粒灌浆后期,抗旱小麦具有冷型小麦一致的特点。因此,在旱地小麦栽培和育种工作中,重视冷型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对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干旱胁迫下不同温型小麦农田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旱棚内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 9405”的农田微气象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NR 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浆结实期间的株间气温、地温均偏低,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升高,株间光照度减小。该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较暖型小麦强。  相似文献   
43.
肉羊舍饲是养羊业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舍饲相对于放牧最明显的就是要购买饲料,造成了养殖成本的增加。因此,舍饲养羊要如何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已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我们建议做好如下几点。 (一)选用优良的肉羊品种 在我国,许多养羊的地区都是经济比较贫困和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农户牧羊多在周边地区的坡地、山地上,破坏绿色环境,不符合国家“全面禁牧”的政策。羊群多为地方品种,好多品种存在生长慢,肉质差,品种严重退化等问题,并且选用优良的肉羊品种的意识差。 良种羊的特征是体型大、生长快、出肉率高、饲料报…  相似文献   
44.
小麦冷温群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小麦群体温度的多年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冷温群体,其冠层温度偏低,叶片功能期较长,源较充足,对灌浆甚为有利。尤其这类群体中的冷型小麦,冷域发达,蒸腾旺盛,净光合率较高,更是利于子位充实。这种类型小支的发现为优良株系、品系、品种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5.
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中后期各酶活性均较高。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归属关系密切,可借助冠层温度进行抗旱材料生理代谢性状的判别。  相似文献   
46.
宁夏米质的气候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米品质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本文给出了影响米质变化的气候指标,并指出,宁夏平原具有生产优质米的优越气条件。  相似文献   
47.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了15个亲本遗传基础差异较大的籼型杂交组合,对各组合杂交稻米及相应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糊化温度进行了单粒分析。结果表明,籼型杂交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较高糊化温度对较低糊化温度存在着部分显性;籼型杂交稻米碱消值平均数与中亲值间没有显差异,碱消值遗传方差和双亲碱消值差异间存在极显的正相关。并对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研究方法和改良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稻米垩白受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影响较大。通过对不同处理下稻米胚乳横断面的电镜观察及精米容重测定可以看出,齐穗后高温下形成的稻米,其精米容重偏低,胚乳淀粉粒结构疏松,其外观上表现为垩白较大。这就意味着高温影响籽粒充实是形成垩白的主要症结所在。对齐穗后高低温处理下水稻籽粒灌浆动态测定及田间分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影响籽粒充实的途径是显著地缩短灌浆期。垩白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库源协调。  相似文献   
49.
以9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了15个亲本遗传基础差异较大的籼型杂交组合,对各组合杂交稻米及相应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糊化温度进行了单粒分析。结果表明,籼型杂交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较高糊化温度对较低糊化温度存在着部分显性;籼型杂交稻米碱消值平均数与中亲值间没有显著差异,碱消值遗传方差和双亲碱消值差异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对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研究方法和改良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1988年用不同类型的19个水稻品种在全国13个试点的分期播种试验和1989年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AC)的最显著温度因子;大部分品种的AC与结实期温度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高AC品种在较高温度下的AC最大,而中、低AC品种的AC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的敏感性同温度的高低有关,并存在品种类型间的差异;AC主要受结实前期的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