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驱蚊草为试材,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镉、铅、汞和氟对驱蚊草POD和EST同工酶谱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根和增值过程中,POD同工酶带活性均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生根过程中不同处理浓度之间以镉和汞对POD同工酶带活性变化影响最大,铅最小;而增殖过程中以铅和氟对POD同工酶带活性变化影响最大,汞最小,并且铅和氟处理可增加POD同工酶表达种类。在生根过程中,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镉和汞对EST同工酶活性均有所下降,而铅和氟对EST同工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在增殖处理中铅对EST同工酶带活性变化最大,汞最小。一定浓度的镉、铅、汞和氟胁迫处理,均增加EST同工酶的表达种类。  相似文献   
12.
洋桔梗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洋桔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 BA0.5mg/L NAA0.1mg/L,增殖培养30d平均增殖倍数达6.7;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6mg/L IBA0.1mg/L。其生根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崔广荣  吴豪  刘耀光 《种子》2004,23(3):7-10
设立不同的PPT浓度梯度分别对来自籼稻珍汕97B和粳稻台北309、日本晴成熟种子胚的愈伤组织进行天然抗性试验,并对转bar基因的幼苗进行了Basta涂抹试验,以便对转化苗早期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均表现出一定的对PPT的天然抗性,转bar基因水稻在筛选抗性愈伤时,以浓度为10mg/L的PPT较为合适;而粳稻则必须提高至20mg/L为宜.叶片涂抹Basta鉴定转化植株时,以0.125%的浓度方才有效,且籼、粳稻的反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无菌繁殖体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芽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综述了甜叶菊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 4.0 mg/L +Ad 2.0~4.0 mg/L+NAA 1.0~2.0 mg/L。蔗糖20~40 g/L+椰汁200 ml/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其发育过程与一般植物胚状体发生发育特征相似,最终发育成为类原球茎。  相似文献   
16.
NaCl、KNO3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及其幼苗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NaCl、KNO3溶液处理4个辣椒品种种子,探讨了各溶液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萌发芽苗体内POD、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天鹰和改良线椒8819的上述3项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天鹰在受到NaCl处理时的发芽率和受到 KNO3处理时的发芽率表现截然相反的趋势,春雨在0.3%KNO3处理下有了71.4%的最大发芽率,用蒸馏水处理改良线椒8819更有利于发芽;相对CK而言,4个品种辣椒种子在NaCl、KNO3处理下,其POD同工酶谱带的带数增加,染色加深,而它们在受到同浓度离子的不同处理时,SOD同工酶酶带的亮度高低为:NaCl>KNO3>CK,说明高浓度的NaCl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SOD同工酶活力。  相似文献   
17.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 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 Na Cl胁迫下 ,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随 Na Cl浓度增加而减少 ,而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随 Na 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可溶性糖与丙二醛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当品种间相对变化率的标准差最大时 ,为适宜的筛选浓度。在适宜的 Na Cl浓度下 ,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变化率愈高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率愈低 ,品种的耐盐性愈强  相似文献   
19.
中籼898成熟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广荣  龚媛媛 《种子》2004,23(7):7-9
本文以水稻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其盾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籼稻愈伤组织及其再生体系.结果表明,2,4-D的浓度不仅影响愈伤组织的数量也影响愈伤组织的质量;不同浓度的NAA、6-BA影响成苗率;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NaN3对甜叶菊离体培养的茎段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各处理下的再生苗进行SRAP检测,建立其离体诱变技术体系。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NaN3(3 mg/L)诱变处理对再生苗伤害较小,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3~7 mg/L),茎段死亡率也逐渐增加;SRAP分子检测发现,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变化,最高多态性比率为54.2%(3 mg/L处理20 d)。结果表明,较合适NaN3离体诱变技术体系为3 mg/L处理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