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21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各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种植于3个省份6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25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和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区分省份间品质性状的差异;对影响面条品质的因素作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所有品质性状在地点、品种、品种×地点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品质性状分为淀粉糊化指数、面粉吸水指数、粉质仪指数、蛋白质指数、面粉色泽指数、麦谷蛋白指数、淀粉崩解值指数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值达81.250%,涵盖绝大多数的品质性状;对总体的品质评价起第一主导作用的是淀粉糊化指数,其次是面粉吸水指数和粉质仪指数;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麦区3个省份间品质性状差异表现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对面条感官评价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而淀粉糊化的崩解值和面筋表现指数对面条感官评价的负向作用较大。【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种植区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淀粉糊化特性指数等品质性状表现易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影响该区总体品质评价的第一主导因子;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最大,在选育该区中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其品质时,应加强对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等淀粉糊特性的重视;影响面条品质(感官评价)的主要因素是破损淀粉率,破损淀粉率高的面粉,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102.
选用皖麦19、郑麦9023和皖麦48等20个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面粉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3种戊聚糖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变幅分别为总戊聚糖1.86%~3.23%、水溶性戊聚糖0.63%~1.51%和非水溶性戊聚糖1.11%~1.87%,3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 1.07%和1.49%.郑麦9405等品种具有较高的戊聚糖含量,皖麦47和皖麦48等品种具有较低的戊聚糖含量.讨论戊聚糖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以京411为背景的含有不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通过1年3点试验,研究了HMW-GS与小麦SDS-沉降值、揉混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Glu-D1,Glu-B1,Glu-A1位点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顺序为Glu-D1> Glu-B1> Glu-A1.2)各个位点对沉降值的贡献表现为,在Glu-A1上,N=1;在Glu-B1上7+8-17+18;在Glu-D1上,5+10>2+12.3)各个位点对揉混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在Glu-A1位点上,N>1;当Glu-B1位点为17+1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但N亚基与1亚基的揉混特性没显著性差异,但是当Glu-B1位点为7+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N亚基的揉混特性明显优于1亚基;当Glu-A1亚基都为1,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与17+18的揉混特性无显著差异,但当Glu-A1亚基都为N,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的揉混特性优于17+18亚基;在Glu-D1上,5+10>2+12.4)组合为N,7+8,5+10的小麦无论是在耐柔性上还是在面筋强度上都是最好的.研究还发现,Glu-D1位点对谷蛋白含量及揉混仪参数的加性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04.
小麦品种(系)籽粒LOX活性与部分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0个小麦品种(系)随机区组试验的LOX活性、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和RVA参数等13个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除糊化温度之外,其余12个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均达到极显著;全麦粉LOX活性与面粉LOX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低谷粘度呈显著负相关;面粉LOX活性与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高峰粘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LOX活性高对全麦粉和面粉的若干主要品质性状存负面的影响;就针对籽粒LOX活性的品质改良而言,认为在育种中应尽量筛选那些LOX活性较低的材料。讨论了脂肪氧化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5.
综述了蛋白质电泳方法的分类、特点及其在作物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阐述了同工酶电泳技术在杂交油菜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中的广泛应用,讨论了利用贮藏蛋白电泳技术鉴定杂交油菜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06.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皖麦18号、扬麦158等17个小麦品种为母本,小麦糯性系安农糯小麦1号为父本,配制组合.在后代群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研究全糯质籽粒的分离比例,并进一步选育糯小麦品种(系).讨论了糯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改良及其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7.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电导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张文明  郑文寅  任冲  赵斌  姚大年  王昌初 《种子》2003,(2):34-36,38
本试验以10个品种大豆新、陈种子为材料,分别测定25℃恒温下不同浸泡时间的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并与模拟田问出苗率等活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的适宜浸泡时间,新种子为24h。陈种子为20h。新、陈种子适宜浸泡时间的电导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93和-0.963),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l10.016-0.339x和Y=94.112-0.438x。作者认为,电导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灰色系统理论在油葵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明  姚大年  王昌初 《种子》2001,(3):11-12,1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以油葵引种试验的资料,对8个油葵品种的产量、花盘直径、千粒重、含油量、抗病性等8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G8894S是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0.
研究4个不同类型小麦杂交组合亲本和FI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表现,亲子相关和F2代不同单株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范围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母本平均值与F1代组合平均值的相关程度较高,对F1组评价有一定作用;中亲值和F1代组合平均值怀F2代单株籽粒平均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F2分离群体直链淀粉含量的整体水平有一定预见性;(2)4个组合F2代不同单株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呈连续性分布,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