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优质高产杂交晚籼稻新优18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优188(新星A/YR18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晚籼稻组合,2006和2007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与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2.
新优18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早熟、优质、高产杂交晚籼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米质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在广西的桂中、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53.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广占63-4S为母本、具隐性浅褐色颖壳的爪哇稻材料M95为父本,杂交育成颖壳具浅褐色标记性状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稃色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并以新安S为母本,配组了多个带有浅褐色标记的防伪稻新品种。这项技术在全国尚为首创,能够快速、简便、直观、准确鉴别杂交水稻种子的真假,同时为机械化制种混播色选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成本,且可有效杜绝假种子坑农现象,在杂交稻制种上具有重要意义。其配组的新两优6号、新两优106、新两优901、新两优343、新两优香4等高产优质新两优系列防伪稻,商品属性突出,或耐肥抗倒,适应性广,或口味佳,带有香气,或粒型较大,适应了不同生长环境的需要,满足了不同农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54.
[目的]在坦桑尼亚筛选出优于对照的中国杂交水稻品种。[方法]2011年在坦桑尼亚的达卡瓦旱季进行杂交水稻的试种,以当地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SARO为对照,筛选优于对照的品种。[结果]初步筛选出优于对照的中国杂交水稻品种12个,这12个品种表现出杂种优势强,增产十分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扩大中国杂交水稻在坦桑尼亚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
四川省广元市毛叶山桐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元市朝天区毛叶山桐子资源的调查,从毛叶山桐子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入手,通过对毛叶山桐子的分布区域、利用现状、生长发育规律,果实年产量和出油率等分析,评价毛叶山桐子的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毛叶山桐子的果实亚油酸含量及生物柴油生产现状的探讨,提出利用毛叶山桐子果实提取生物柴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试验结果表明 :2 5%螟蛾杀星防治 3代三化螟有较好的效果 ,其防治效果优于常规杀虫剂 ,可替代杀虫单、三唑磷等。 2 5%螟蛾杀星用量以 1 50 0ml/hm2 为宜  相似文献   
57.
1.场地的选择和处理 蜂群场地应背风向阳、目照时间长、地面干燥不积水、北面或丙北而有天然屏障的窝风平坦之处;场地附近应有充足的蜜粉源和清洁的水源,自然敌害少.  相似文献   
58.
梅花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不产仔,但它却和下一年的生产性能关系密切。因此,搞好梅花鹿冬季饲养管理是梅花鹿安全越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9.
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6个指标中,优化得到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7个最佳评价指标:分散系数(X1)、团聚度(X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3)、>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4)、<0.05 mm粉黏粒含量(X5)、>0.25 mm团聚体破坏率(X6)和<0.001 mm黏粒含量(X7),并以此为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为:1年生林地>2年生林地>4年生萌芽1 a林地>裸露地。在此基础上,以上述7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程为:Y=0.309 X1+0.038 X2 -0.161 X3 -0.643 X4 +0.491 X5 -0.032 8 X6 +0.129 X7 +41.637,因子决定系数R2=0.991 5,F=49.84,各因子间显著相关,方程拟合较好,可为构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林下灌木多样性影响显著。粗放经营桉树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分别是对照黑荆林(CK)的59.1%、79.76%、70.3%;一般经营为CK的90.9%、98.81%、89.2%;中等集约经营为CK的77.3%、85.71%、81.1%;高度集约经营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物种丰富度、Simposon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下降,其值分别为CK的90.9%、97.62%和94.6%。采用抚育和施肥结合的高度集约经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