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及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农业科技史在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目前常规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22.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0,(3):100-109
1.2 农耕技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各国一样,采用了“耦耕”的方式。在刘向《说苑·正谏》中,记载有诸御已不顾耦耕伙伴的劝告,冒着杀头危险去进谏楚庄王,不要劳民伤财修筑层台的故事,可见楚国已实行耦耕。随着青铜农具和铁农具的运用,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为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1.2.1 从楚农具看其农作技术楚文化考古提供的农具资料,对于了解楚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它的耕作技术,具有特殊的意思,现就如下几点加以分析。(1)楚国的青铜和铁制农具类型较多,形式各异,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是适应当时农业…  相似文献   
23.
野代耕农冶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具有社会排斥和权利缺失的双 重边缘性特征;既要承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与教育的多维社会排斥、又要面对多种权利缺失却无处诉求的 困境。结合野代耕农冶社会排斥与权利缺失的基本现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危害、寻求消除社会排斥与权利维 护的积极出路。  相似文献   
24.
飞机草是世界上危害严重的100种有害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入侵植物之一,也是广东主要的入侵植物之一。本文介绍了飞机草对入侵地农田、牧草、生态等会造成严重危害,归纳了飞机草入侵广东的3个历史阶段,从防治和利用两方面总结了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历史特点,指出了飞机草的入侵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的高度重视,防止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25.
广东封开杏花河发现的古栽培稻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82年8月,广东封开县文化局、博物馆对当时杏花区(现为杏花镇)开展文物普查,在杏花河两岸五十多个村庄的八十多个山岗上,发现了十多处古遗迹及一批文化遗物。同年9月。肇庆地区(现为肇庆市)文化局在这里举办全区文物普查骨干培训班。广东省文物普查办公室和广东省博物馆派杨式挺先生参加办班和辅导工作,并对杏花河两岸多处遗址进行了复查和试掘。1984年底时,就在杏花河两岸发现古遗址和古遗物点28处;至1994年底,共发现古遗址和古遗物点71处。2003年初,在封开杏花河出土的一个朱色夹砂粗陶锅碎片上竟完整保存了4000多年前的稻谷壳。这一发现引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分化研究》课题组的高度重视。结合邻近的封开县江口镇筋竹口遗址发现的水稻硅质体,我们课题组认为:广东省封开县(特别是杏花河两岸)很可能是广东地区继粤北曲江石峡文化之后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文化区,有必要开展与古栽培稻相关的调查研究。为此,课题组会同广东封开县博物馆姚锦鸿馆长,在封开县杳花镇莫仲良先生的协助下,对封开县杏花镇杏花河两岸的部分遗址进了小范围的古栽培稻遗存的初步调查,并采集到一批含稻遗物。现在对此进行专门介绍;并结合该地区之前的考古发现,就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6.
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中心,对珠三角"代耕农"群体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其生存与发展状况。"代耕农"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收入支出、代耕规模等都没有太大差别。其居住环境、子女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情况更是极度相似。"代耕农"群体极具共性,但仍存在差异。这个群体内部正为适应代耕环境的变化而慢慢发生转变,其分布区域也在发生变化。从经济发达向经济较落后地区流转,是"代耕农"群体迁移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7.
“五溪蛮”地区史前农业探析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历史研究室向安强绪言“五溪蛮”一词始见于《后汉书》中的马援和南蛮诸传。依李贤《后汉书·马援传》中的注文可知其活动的范围:“郦元注水经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西溪、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皆盘瓠...  相似文献   
28.
窗外,夹着一丝凉意的春风,徐徐吹来。忙碌了一天从田野归来,桌前静下心绪,眼光不知不觉地落在桌上《农业考古》杂志的封面上。面对这本熟悉的,但每本都有着各自新颖内容的《农业考古》,又激起了我不倦的求知欲。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能说短。当我回想起十年前《农业考古》的创刊及其发展历程,我不禁思绪万千。十年来,我即与《农业考古》结下不解之缘,十年来,她伴随着我走过了极不平坦的人生旅途。其间有愉悦,也有苦恼,值得引以自慰的是我从不曾放弃  相似文献   
29.
国外农民培养的历史经验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突现农民现代化,如何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国外很多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比较研究国外农民教育,归纳国外农民教育特点,总结国外农民教育经验,对我国新型农民培养有借鉴意义.国外农民培养具有立法推动、政府重视、科学管理、规范认证、注重实用、方法多样等特点与经验.  相似文献   
30.
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等多重元素的联合互动,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协调发展,高效运行的有效范式。农业科技政策占据着宏观指导的地位,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着传导中介的功能,农业高等院校则充当着主导创新的角色。温氏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等多重元素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强强联合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