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姬松茸60Co γ射线和紫外线复合辐射选育白色新株系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白色新株系姬松茸氨基酸的17个数量性状,可提取为2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6.78%,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营养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命名为必须氨基酸因子和鲜味氨基酸因子。2个主因子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其因子得分可用于对选育白色新株系姬松茸氨基酸质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2.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μm与19.30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μm和9.40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4.
采用洛东式发酵舍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进行配方筛选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适宜的栽培配方为稻草52.8%、牛粪24%、垫料19.2%、石灰2%、CaCO,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姬松茸主要农艺性状可综合为形态学效应因子和柄长Shanklength效应因子2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35.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著;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尾巨桉木材环裂形成原因,通过对木材结构解剖分析,气候数据补充验证,判定尾巨桉木质部环裂与形成层受霜冻伤害产生应激反应及形成异常结构有关.异常结构为霜冻轮,纤维细胞未完全木质化,薄壁细胞量多.霜冻轮的存在对木材的强度、抗虫性和耐腐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7.
以15个桉树(Eucalyptus spp.)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2.5、3.5、4.5年生无性系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研究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历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4.5年生的生长量分析,基于Q型聚类初步筛选出6号、8号和14号等3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生长量均达到甚至高于对照的生长量。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无性系进一步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改善桉树林地地力,开展了桉树间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作绿肥试验。对在桉树林内间种山毛豆3种不同密度(10600、12500、16400株/hm^2)的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及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山毛豆单位面积植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以12500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比产量最低的10600株/hm^2处理高137.3%;1年生的山毛豆植株贮藏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是34.9、2.0、11.3kg/hm^2;桉树林2.5年生时,无论是否间种山毛豆或不同山毛豆密度处理的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9.
莆蕈1号是通过品种认定的大杯蕈新品种。总结莆蕈1号菌包工厂化培植技术,包括菌种来源、菌包培养料选择、菌包装袋、菌包灭菌及冷却、接种、标记、菌包检查、成品或贮藏、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控制等方面内容,以期实现莆蕈1号菌包的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40.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26年生大花序桉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大花序桉木材初期开裂严重,缺陷等级达4级;截面变形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2级;干燥速度较慢,为5级.根据木材干燥特性结果,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6年生大花序桉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