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1霜霉病1.1发病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心叶长出黄白色条纹,重病苗提前枯死,成株期表现疯顶或呈抑制型黄化萎缩症状。常见的有植株严重矮缩型和植株高大仅个别小花变态型。雄花正常抽出,雌花无花丝;病株心叶拧卷下弯。第二种是发病幼苗严重矮化,生长衰弱,叶色较浓,沿脉形成黄褐色条状枯死斑。1.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气候潮湿或雨水充沛、地  相似文献   
12.
13.
温室的温度和透光性对百合栽培至关重要,需根据百合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调控。文章从种球的选择、土壤的选择、栽前准备等若干方面介绍辽西北日光温室百合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孚乐通微量元素叶面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玉米使用孚乐通微量元素水溶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使其生长健壮,抗病性强,产量较常规施肥增加866.66 kg/hm2,增幅8.09%,纯效益增加896.66元/hm2,农户反映较好,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彰武县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指导农村土地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芹菜栽培与土壤的地力状况密切相关,土壤质地、养分含量等情况都对芹菜生长影响很大,选用适宜的土壤,进行合理耕作,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不仅能使芹菜获得优质高产,还能有效避免病害发生,提高芹菜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合理密植增加玉米产量的原因,并从品种、地力、播种形式等方面总结确定密度的方法,以为彰武地区玉米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指导,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的经济作物,在彰武县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是马铃薯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必须作为两茬作物进行种植方能取得较好效益.因此,我们研究了以早熟花生为下茬的马铃薯-花生复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草毡表层演化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甸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0%,是高原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主体基质。近几十年来高寒草甸呈现多模式、多途径、重危害的退化特征,已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青海省果洛州和海北州,以典型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其草毡表层厚度对土壤持水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土壤因子,明晰人类活动干扰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高寒矮嵩草草甸由禾草-嵩草群落向矮嵩草群落、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群落和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的演替,其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单峰变化曲线,最高值出现于小嵩草群落时期(草毡表层开裂期),分别为117.08%和105.75%,最低值出现于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时期,分别为70.00%和60.92%;在自然条件下,草地自然含水量表现出随退化演替持续降低的趋势,土壤持水能力和草地自然含水量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分异特征。土壤容重、孔隙度、活根/土体积比、草毡表层厚度和地表生物结皮发育程度均是影响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发挥的主要因子,持水量与土壤孔隙度和活根/土体积比成正比,与土壤容重成反比,土壤中牧草活根对水分的吸附是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的主要机制。土壤降水入渗速率与土壤持水量无关,但却与草地自然含水量成显著相关关系。草毡表层的加厚,有利于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但伴随着生物结皮扩张与老化,会导致降水入渗速率的降低。保持适度厚度的草毡表层是保障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发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微塑料(粒径5mm)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正日益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以乐安河-鄱阳湖段为研究区,分别选择乐安河上游、乐安河支流(大坞河区)和乐安河中下游等3段不同典型区域,共设置9个采样点,调查并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组成比例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碎片类(58.3%)、泡沫类(21.5%),薄膜类(13.8%)、纤维类(6.4%);各样点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值为1 800 ind·kg~(-1),与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乐安河3个典型区域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值分别为上游区1121ind·kg~(-1),其支流大坞河区为2 871 ind·kg~(-1),下游区为1 366 ind·kg~(-1),表现为乐安河支流(大坞河)高于乐安河中下游高于乐安河上游。对乐安河流域微塑料的来源分析表明,乐安河流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为采样地附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流域附近城市生活中塑料垃圾的排放以及人类的渔业活动等等;对分离出来的微塑料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微塑料表面粗糙、撕裂程度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痕迹;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表层有Si、Fe、Mg、O、Al、Ca等元素的不同物质形态存在,可能进一步加剧微塑料对环境及其生物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