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乐安河—鄱阳湖段底泥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引用本文:周隆胤,简敏菲,余厚平,李文华,刘淑丽.乐安河—鄱阳湖段底泥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J].土壤学报,2018,55(5):1222-1232.
作者姓名:周隆胤  简敏菲  余厚平  李文华  刘淑丽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42,3146014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1BAB214011)和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60311)
摘    要:微塑料(粒径5mm)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正日益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以乐安河-鄱阳湖段为研究区,分别选择乐安河上游、乐安河支流(大坞河区)和乐安河中下游等3段不同典型区域,共设置9个采样点,调查并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组成比例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碎片类(58.3%)、泡沫类(21.5%),薄膜类(13.8%)、纤维类(6.4%);各样点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值为1 800 ind·kg~(-1),与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乐安河3个典型区域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值分别为上游区1121ind·kg~(-1),其支流大坞河区为2 871 ind·kg~(-1),下游区为1 366 ind·kg~(-1),表现为乐安河支流(大坞河)高于乐安河中下游高于乐安河上游。对乐安河流域微塑料的来源分析表明,乐安河流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为采样地附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流域附近城市生活中塑料垃圾的排放以及人类的渔业活动等等;对分离出来的微塑料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微塑料表面粗糙、撕裂程度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痕迹;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表层有Si、Fe、Mg、O、Al、Ca等元素的不同物质形态存在,可能进一步加剧微塑料对环境及其生物的危害性。

关 键 词:鄱阳湖  乐安河  微塑料  丰度  粒径  表面形貌
收稿时间:2018/3/1 0:00:00
修稿时间:2018/6/1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