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8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早籼水稻垩白部位淀粉的蒸煮食味品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5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分析了稻米垩白与无垩白部位淀粉在热糊化特性和粘滞性等蒸煮食味品质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垩白部位淀粉糊化时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结温度(Tc)普遍高于相同品种(材料)的无垩白米粉,且糊化过程所需的热焓(T)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2.
通过GenBank中230Mb水稻序列的对比分析,新鉴定的水稻Rim2因子家族编码亚组和假基因亚组不均匀地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以着丝点区域分布频率为最高。由基因内缺失和插入使得Rim2因子序列多变,结合其众多的拷贝数尝试将其开发为一新的分子指纹。以水稻(Oryzasativassp.indica)品种R963及其育种亲缘材料为测试样本,尽管材料间可能存在极其相近的遗传背景,利用Rim2因子设计的5个引物,还是检测出材料间DNA水平的差异。采用同样引物,对2份杂交籼稻(O.sativassp.indica)和1份杂交粳稻(O.sativassp.japonica)组合及相应亲本的PCR检测,获得所有材料的特异指纹。Rim2因子可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分子指纹,也可应用于杂交稻纯度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3.
水稻汕优63重组自交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和互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L.spp.indica)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241个株系,进行了株高,抽穗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分析,定位了这些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QTLs)。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共检测到45个主效QTLs和47对互作QTL位点影响上述9个性状,贡献率为2.83%-28.46%,第7染色体C1023-R1440区间为最适跃区段,同时检测到5个性状的主效QTL与3个性状的互作有关,为典型的一因多效现象,为分析水稻杂种优势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谷类作物生产中氮利用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全世界的氮肥施用量为82,906,340吨。其中美国的氮肥使用量高达11,184,400吨(占总量的60%),谷类作物约需全世界氮肥施用量的60%(49,743,804吨),其中只有大约16,572,232吨转移到种子中。因此,全世界谷类作物种子的氮利用率(NUE)只有33%(氮肥利用率-[(作物总吸氮量-土地氮-雨水氮)/总施氮量]),远远低于一般报道的50%。  相似文献   
65.
农杆菌介导西瓜转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双基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明方  于天祥  杨景华  毛碧增  何祖华 《果树学报》2006,23(3):475-478,i0002
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含有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西瓜(Citrulluslanatus),遗传转化体系为以子叶为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Kan抗性芽的分化率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GUS阳性芽的百分率逐渐升高,共培养时间30h后,GUS阳性芽的百分率趋于平稳,同时,通过对候选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染色鉴定、卡那基因、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特异引物PCR检测,表明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基因已成功导入西瓜植株中,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在不同季节利用天然露水和人工喷水进行籼稻去雄的效果.结果表明,将颖壳剪去2/3后,经过夜露水或喷水去雄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1%和2.8%,异交结实率分别达到34.2%和29.2%.显微镜观察表明,露水和喷水可使水稻花粉吸水胀破.该去雄方法在籼稻育种上可以作为一个简便快速的去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68.
69.
以珍汕97A 等6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2等3个早籼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谷类作物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对籼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糙米长、宽、长宽比和垩白面积主要受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长和糙米长宽比性状还受到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的影响,而种子的直接显性效应不显著。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 V_(20)A 和26715较易获得稻米外观品质较为理想的籼型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70.
将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超敏感受体激酶基因Sud1与水稻抗病受体激酶基因Xa21经体外点突变后构建了带SUD1 LRR-JM结构域与XA21激酶域 (kinase)的合成受体(chimera)基因SNRG1, 同时构建了SUD1 LRR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SNRGmL和XA21 kinase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SNRGmK.应用基因枪(particle bombardment)转化技术成功将SNRG1, SNRGmL和SNRGmK导入粳稻模式品种台北309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并由此获得了再生植株和细胞株.经PCR、Northern blot 分子检测和表型观察证实外源基因已经转入并整合到水稻基因组.防卫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SNRG1可能已在体内微量的BR作用下,激发了水稻的防卫反应.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XA21激酶的抗性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