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8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杂交稻浙优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优18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超高产籼粳亚种间偏粳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株型紧凑、剑叶挺拔、穗大粒多、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抗逆性强、米饭适口性好等特点,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2.
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粳稻品种浙粳88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的后代中,筛选得到1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浙粳88GH,该突变体的颖壳和茎间与野生型浙粳88相比具较明显的金黄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gold hull 6(gh6)。以该突变体与籼稻珍汕97B杂交的F2作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和隐性群体分析法,将gh6基因初步定位在第2号染色体短臂端的分子标记RM3732和RM637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2cM和28cM。然后,进一步扩大F2群体将gh6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4之间约90kb内。  相似文献   
23.
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物个体发育进程是相关发育基因在特定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协调有序表达的结果。研究发育性状的遗传行为,对进一步阐明植物个体的发育机制、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目的地控制植物个体发育、提高育种改良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作物数量性状的发育行为在近年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传统发育遗传研究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rd40的抗病性与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花11经γ射线诱变获得的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rd40,是一个对环境不敏感的全生育期表达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lrd40的类病变性状为1个隐性位点控制,与已报道的类病变突变体lrd38、lrd39、lrd42是非等位的。经多点接种试验,lrd40对水稻白叶枯病2个菌系PXO99A和DY89031都表现抗病。lrd40与野生型杂交F2接种结果证实,lrd40的抗白叶枯病与类病变的表现是一致的。锥虫蓝(trypan blue)染色观察到lrd40的类病变发生可能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经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 benzidine,DAB)染色检测到lrd40的类病变表达时,叶片上产生H2O2沉淀。细胞学观察结果说明,lrd40的类病变发生类似于植物防卫反应的早期特征,如细胞死亡和过敏反应导致的氧迸发(oxidative burst)。  相似文献   
25.
基于水稻QTL定位分析预测单穗粒重最优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符合需要的基因型个体是育种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而理想基因型的预测则又是其前提。本文以水稻“珍汕97B×明恢63”的F1杂种(汕优63)所衍生的永久F2群体为材料,对单穗粒重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并对不同环境下单穗粒重的最优株系(SL)和最优杂种(SH)的基因型及其遗传效应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9个与单穗粒重相关的QTL,其中7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是控制水稻单穗粒重遗传变异的一个重要的遗传组分。最优基因型预测显示,不同环境下最优株系(SL)与最优杂种(SH)的基因型及遗传效应值不同。在两个环境中,SH的遗传效应值都是最高的。因此,SH将能够充分挖掘单穗粒重的最大潜力。9个QTL全为杂合或全为纯合均不是最佳选择,预测得到的SH有近一半的QTL是纯合基因型。同时讨论了在育种中获得SL和SH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籼粳交杂种不同灌浆期稻米缬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以估算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累加效应和特定发育时期净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籼粳交稻米灌浆过程中缬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控制籼粳交稻米缬氨酸含量表现的基因在稻米多数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以颖花开花受精后第8~14天表达量最大。遗传率分析揭示缬氨酸含量在稻米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母体和细胞质普通遗传率及其相应的环境互作遗传率均较高,育种低世代进行单株选择可以提高稻米缬氨酸含量的育种效率。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浙38A、浙农8010A、金23A和中9308等4个亲本有利于增加籼粳交稻米的缬氨酸含量,其中浙38A受环境影响最小,可应用于配制高缬氨酸含量的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7.
用Rim2超级家族分子指纹鉴别杂交水稻及预测杂种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5对Rim2引物对21份籼稻和20份粳稻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扩增,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条,多态性水平为69.64%;粳稻平均多态性水平为56.67%,明显高于籼稻。根据Nei’s遗传距离计算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表明,参试21份籼稻材料聚为6组,20份粳稻材料聚为7组。亲缘关系分析表明,Rim2分子指纹可以区分多数的籼稻或粳稻材料,且显示出材料的遗传特征。考察部分籼稻和粳稻杂交组合的产量对照优势与双亲间遗传距离的关系,发现杂交粳稻的遗传距离与杂交优势表现出相关性,而杂交籼稻无此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稻米3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来测定水稻精米粉样的3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揭示不同数学处理方法、光谱散射校正和回归统计方法对建立回归方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光谱数据的数学预处理对发展定标回归方程有很大影响,对于不同的氨基酸,通过比较均可找到一些定标效果较理想的数学处理组合,如"2,3,3,1"等.光谱散射处理对氨基酸的定标改  相似文献   
29.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 胚、 胚乳、 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 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 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 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 遗传主效应以胚乳效应为主, 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对直链淀粉含  相似文献   
30.
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栽培稻米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需求增加,有机稻米需求也与日俱增。本试验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对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栽培条件下稻米在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上的差异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稻米碾磨品质略差于传统稻米,外观品质仅垩白率降低36.05%,直链淀粉含量减少5.80%,蛋白质含量降低1.74%,胶稠度两者相差不大,碱消值提高2.76%,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分别比传统稻米高4.32%、6.53%、1.84%,氨基酸总量高于传统稻米2.96%,Mg/K,Mg/K和Mg/N分别比传统稻米提高66.04%和22.22%。虽然有机稻米部分品质参数低于常规稻米,但是重要的品质参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