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8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水稻广陆矮4号为材料,利用PCR技术从水稻基因组中扩增出10kD富硫醇溶蛋白基因,并将其插入质粒pU18的Sma I位点,导入大肠杆菌JM109中筛选重组子。经酶切鉴定、PCR检测获得含目的基因的克隆。采用银染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含402bp的OPF,与Masumura发表序列的同源率为87.3%,编码133个氨基酸,包括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Masum  相似文献   
12.
籼稻精米重量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籼稻4个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性状.结果表明三倍体胚乳和二倍体母株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及细胞质效应可以明显影响各个稻米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但主要为二倍体母株的核基因效应,其次为三倍体胚乳核基因效应.基因加性效应在稻米4个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表现中起着主要作用,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条件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中控制精米重量性状表现的基因在多数稻米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且以稻米发育前期为主,其中开花后第8~14日是控制精米重量性状表现的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各遗传体系在接近稻米成熟时(开花后第22~28日)的新基因表达量尤其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会明显下降,一些基因效应尤其是净细胞质效应存在着个别发育时期间断表达的现象.稻米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和非条件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作5等亲本可以明显提高后代的精米重量.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抗瘟性近等基因系H7R和H7S为材料,采用PCR-差别筛选(PCR-based differential screening)的方法分离和克隆了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表达的基因,RIM9b。Northern杂交显示该克隆为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片段)。其转录丰度在诱导12h达到最高峰。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以单拷贝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包含一个558bp的开放阅读框,其序列与GenBank中数据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近廿年来,育种者热衷于通过增加能量物质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来改善谷类物的营养价值.由于赖氨酸是单胃动物及人类的首要限制性氨基酸,故目前的研究已着重于提高谷类作物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在改良蛋白质质量的育种计划中,一些高赖氨酸基因已被导入大麦品种,而该品种良好的农艺性状仍然得以保持.许多研究证明,高赖氨酸大麦具有较大的蛋白质生物价值.目前,影响开发利用此有利性状的一些主要因子是高赖氨酸基因与粒重小、产量低这些性状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遗传学实验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并就解决这些问题和提高遗传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  相似文献   
17.
水稻镉、铅、砷低含量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低重金属含量水稻品种或减少水稻对种植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是控制稻米重金属含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本研究采用ICP-MS法测定了78份水稻品种的糙米中镉(Cd)、铅(Pb)、砷(As)含量.同时比较其中的20份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糙米Cd,Pb,As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Cd,Pb,As的积累存在着明显的品种差异,其中Cd和Pb积累的基因型明显较As积累的基因型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中Cd和Pb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筛选得到Cd,Pb含量低的基因型5个,Cd,As含量低的基因型1个,As,Pb含量低的基因型2个,Cd,Pb,As含量均低的基因型1个;土壤Cd,Pb,As含量对糙米Cd,Pb,As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且糙米Cd,Pb和As含量对土壤环境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葡萄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①董继新1林伯年2何祖华1(1浙江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2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StudiesonPolymorphismsofGenomicDNAinVitisDongJixin...  相似文献   
19.
水稻脆秆突变体bc16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脆秆突变体是一类研究植物机械强度的重要材料。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筛选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命名为bc16(brittle culm16)。与野生型植株相比,bc16茎秆、叶片和根明显变脆,而株高、穗粒数降低,穗长和主根长变短。茎秆细胞壁成分分析表明,bc16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半纤维素含量则显著增加,而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突变体bc16薄壁细胞形状无规则、排列紊乱,表皮层下厚壁细胞次生壁和薄壁细胞壁变薄。遗传分析表明bc16突变体由隐性单基因控制,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长臂端InDel标记2-F和2-H间66.6kb的区间内。该区间共有7个候选基因,其中Os02g0738900是bc3脆秆基因的等位基因。测序结果表明,bc16突变体中的Os02g0738900基因从ATG开始第5113位,在第13内含子近末端发生了T→A的置换,导致转录过程中该内含子末端6个核苷酸被剪切到mRNA中,最终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Os02g0738900基因在bc16脆秆突变体根、茎、叶中的表达量降低。bc16基因可能通过调控厚壁组织次生细胞壁和薄壁细胞初生壁的合成来影响水稻茎秆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20.
对作物种子的氨基酸性状的遗传研究及早期的遗传效应分析进行综述。提高作物种子的氨基酸含量是作物育种重要的目标之一。种子的氨基酸含量受多基因控制。早期的研究采用世代平均数或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遗传效应。利用种子发育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种子的氨基酸含量同时受到三倍体胚乳(二倍体胚)、细胞质、二倍体母体植株遗传主效应及其互作效应的调控,揭示了各遗传效应分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