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208篇
基础科学   101篇
  205篇
综合类   566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从洛江区临床发病鸭分离到2株病毒,2株分离病毒能够致死鸡胚,能被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标准强毒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分离毒株在鸡胚上传代培养,并测定ELD50分别为10-6.32/0.2 m L、10-5.49/0.2 m L;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80%和70%,雏番鸭出现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斑、出血点,为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  相似文献   
52.
2014年从山东省外观健康的牛羊采集鼻拭子样品共707份,提取其RNA,用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对RT-PCR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意外发现其中1份羊拭子样品含有羊边界病病毒,并且该结果得到其他试验验证。结合我国2012年首次在安徽和江苏两地检出该病毒,以及当前我国羊群流通情况,推测该病毒可能在我国有所存在。该调研结果对分析各类RT-PCR检测的假阳性产生原因,有参考意义。并提示RT-PCR检测结果难以作为疫病或感染病诊断的确切依据。其诊断结果有时需要用荧光探针或测序进行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53.
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方法验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详细阐述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重要性,厘清了其与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区别。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流行率对检测结果可信度的影响,以及在同一流行率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变化对检测结果可信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流行率低时,诊断特异性对结果可信度的影响更大,诊断特异性的降低会导致阳性检测结果可信度显著下降。因此在进出境动物检疫工作中,不要一味强调分析特性,而要重视诊断特性;既要关注诊断敏感性,做到不漏检;也要关注诊断特异性,做到不误检。  相似文献   
54.
Evolution of toxicity upon hydrolysis of fenoxaprop-p-ethy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ydrolysis of fenoxaprop-p-ethyl (FE), a widely used herbicide, was studied in aqueous buffer solutions at pH ranging from 4.0 to 10.0.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strongly dependent on pH values,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FE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neutral media, whereas it degraded rapidly with decreasing or increasing pH. In acidic conditions (pH = 4, 5), the benzoxazolyl-oxy-phenyl ether linkage of FE was cleaved to form ethyl 2-(4-hydroxyphenoxy)propanoate (EHPP) and 6-chloro-2,3-dihydrobenzoxazol-2-one (CDHB). While in basic conditions (pH = 8, 9, 10), herbicidal activity fenoxaprop-p (FA) was formed via breakdown of the ester bond of the herbicide. Both the two pathways were concurrent in neutral conditions (pH = 6, 7). Toxicity studies on Daphnia magna showed that FE was most toxic to D. magna with 48 h EC(50) of 14.3 micromol/L, followed by FA (43.8 micromol/L), CDHB (49.8 micromol/L), and EHPP (333.1 micromol/L). Mode of toxic ac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HPP exhibited toxicity via polar narcosis, whereas CDHB belonged to reactive acing compound. The mixture toxicity of CDHB and EHPP was nonadditive and can be predicted by a response addition model.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of overall FE toxicity to D. magna in the aquatic systems needs to consider the degradation of FE.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繁育方式桑树的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变化,揭示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策略及差异,为桑树在消落带逆境的生态修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嫁接、扦插繁殖的蜀果(SG)和澳玉(AY)桑苗,通过套盆模拟水淹胁迫(ys),在0、3、7、12、18天测定桑树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片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差异。【结果】1)叶绿素含量随水淹天数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品种桑苗之间有差异(P>0.05); 2) CK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ys处理的桑苗呈单峰曲线,且扦插繁育的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桑树叶片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处理桑树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扦插繁育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 3)随着水淹时间延长,各处...  相似文献   
56.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以丙硫菌唑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和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命名为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313。通过响应面法对菌株W-313降解丙硫菌唑的条件进行优化,初始pH值为7.40,温度为 32 ℃,葡糖糖含量为0.60%时,W-313降解丙硫菌唑效果最佳,48 h降解率可达65.12%,与实际情况下基本吻合。研究结果为利用环境微生物降解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进而有效规避残留农药污染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随着风景园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到风景园林专业,解决了众多问题,机器学习技术同时作为大数据处理工具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之一也逐渐成为风景园林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实践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先进行应用背景的介绍,分析机器学习在风景园林应用的适用性;再基于机器学习在风景园林中解决问题角度的不同,从场地信息提取,景观分析与评价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案自生成系统3个应用角度,对国内外已有实验的方法过程进行举例分析。最后基于对机器学习技术在风景园林应用的不同领域间的关系、同领域间的不同应用的关系的分析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从技术层面上,构建基于多种数据的综合性景观评价模型、景观分析模型是未来较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从应用层面上,随着多种智能化技术的整合和多源数据的整合,结合实际规划设计项目构建基于多种人工智能方法的数字化规划设计方法是机器学习在风景园林应用领域未来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58.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天然林试验区,设置6块样地,对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进行不同强度(10%、15%、20%、25%、30%、35%)的抚育间伐;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取样、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林木碳质量分数,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整体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但间伐8 a内各间伐生物量、碳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伐后1~4 a,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增长率、增长量均高于对照;间伐后1~4 a内,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的恢复能力最强。间伐后5~8 a,高度间伐(间伐强度30%、35%)碳储量恢复能力最弱;间伐8 a后,各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碳储量,分别为74.93±3.42、86.96±7.31、99.24±2.43、93.64±6.68、85.23±2.11、79.54±3.38 t/hm2,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间伐8 a后,各间伐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比对照所占比例增加-0.04%~12.27%,在间伐强度为20%时树干碳储量比例最高,说明间伐强度20%有利于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树干碳储量的累积及单株林木质量的提高。总体看,短期间伐(4 a内)利于20%间伐乔木层碳储量的迅速积累,8 a内各间伐仍处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低于对照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氨基酸、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探究枸芪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适用性,为未来实用型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3 600只315日龄的健康大午金凤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处理组,每个组设12个重复,每重复15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枸芪提取物的基础日粮,饲养84d.测定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鸡蛋营养成分.[结果]枸芪提取物的饲喂可显著提高蛋鸡平均蛋质量,显著降低异常蛋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蛋品质中蛋黄颜色显著加深(P<0.05),35~56 d、63~84 d的蛋壳质量显著提高(P<0.05),饲养35~56 d哈氏单位、浓蛋白高度显著提高.另外,试验组显著提高鸡蛋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这些风味氨基酸的含量(P<0.05),以及蛋黄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尤其是降低了 n-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同时降低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的比例.[结论]枸芪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鸡蛋品质,优化鸡蛋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60.
基于离散元法的油莎豆降阻挖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莎豆机械化收获方式以正旋旋耕挖掘为主,但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阻力大、碎土率低、埋果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油莎豆旋耕挖掘方式进行反旋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旋耕刀与油莎豆团聚体离散元模型,结合EDEM进行挖掘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影响旋耕刀工作阻力和刀轴扭矩的结构参数和取值范围,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优化与回归分析,确定旋耕刀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弯折角130°、工作幅宽45mm,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正旋旋耕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工作阻力降低了8.6%,刀轴扭矩降低了5.9%,证明反旋挖掘具有降阻作用。为检验优化设计的旋耕刀作业性能,以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反旋作业方式埋果率1.07%,土壤破碎率93.48%,与标准旋耕刀相比,新型旋耕刀油莎豆块茎埋果率减低了1.2个百分点,土壤破碎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