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2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187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212篇
  292篇
综合类   1373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170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 探究丁酸梭菌在肉鸡消化道内的定植能力以及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丁酸梭菌组灌服荧光标记的丁酸梭菌,3 h及16日龄进行解剖并采集回肠上皮细胞观察荧光情况。随后另外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1~6 d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粮,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在16和21日龄时,分别采集回肠和盲肠中段内容物,测定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物种丰度比例、菌属以及蛋白功能丰度等差异分析。【结果】 3 h及16日龄丁酸梭菌组回肠上皮细胞周围均呈现出荧光现象,表明丁酸梭菌能够定植于消化道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鸡回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21日龄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盲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肉鸡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异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21日龄丁酸和异戊酸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均显著增加(P<0.05)。门水平上微生物种类分析发现,16日龄样本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最高;21日龄样本中微生物种类增多,其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较高,16和21日龄试验组的优势菌群均高于对照组。物种丰度比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日龄试验组厌氧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去氟球菌属、丛毛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7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降低(P<0.05);21日龄试验组铁杆菌属、毛球菌属等6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变形菌属、浮霉菌属、装甲菌门GP5的物种丰度属显著降低(P<0.05)。菌属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布劳特氏菌属,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未分类毛螺旋菌属;21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未分类拟杆菌、毛球菌属、乳酸杆菌目、乳球菌属等,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诺兰克酸杆菌GP4、丛毛单胞菌科等。菌群蛋白功能丰度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转移酶亚基A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试验组ECF亚家族RNA聚合酶δ-70因子、丙氨酸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酸梭菌可以在肉鸡回肠上皮细胞中定植;丁酸梭菌可增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微生物种类及有益菌属,提高物种丰度及功能蛋白丰度,从而促进肠道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72.
针对鲜食杏生产中存在的成熟期、品质、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的问题,以极早熟、果大质优、丰产、抗逆性强、耐贮藏为育种目标,采用自然杂交实生选育法,经过18a的选育,选育出抗逆早熟优质丰产的鲜食杏新品种:沧早甜杏1号和沧早甜杏2号(暂定名),两品种成熟期早,沧早甜杏1号5月25号前后成熟,沧早甜杏2号5月23号成熟,果个大,外形美观,花期抗低温,品质优良,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3.
利用太行山区 77个气象台站和 72 1个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 ,借助回归分析方法 ,对温度、降水变化对森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太行山区 ,温度与纬度、海拔之间相关显著 ,温度与森林蓄积量显著相关 ;对于平均林龄为 2 3a左右的人工林 ,在西北坡 ,温度升高、降水变化 ,对森林蓄积量无显著影响 ;但在河北省即太行山东南坡 ,温度每升高 1℃ ,森林蓄积量下降 6 88~ 8 12m3 hm2 ,降水每增加 10 0mm ,森林蓄积量增加 2 1 1m3 hm2 。  相似文献   
74.
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贵州省普定县的人工柏木林内,利用管氏肿腿蜂进行了防治危害柏木的双条杉天牛幼虫的试验。每0.67 hm2柏木林分别施放1 500头和2 000头管氏肿腿蜂,1个月后寄生率分别为62.1%和67.7%;并表明其为一项环保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5.
现代家具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块化设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模块化的基本概念,从家电类产品多样化途径的分析入手,以板式家具为例,总结了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并列举了一些模块化板式家具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6.
生态状况内在判断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状况内在判断指标是反映生态状况自身变化情况的指标.生态状况处于何种阶段的判断指标,需要从层次性、系统性、现实性、重要性4个方面来考虑.综合考虑包括森林生态状况、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生物多样性状况、湿地生态状况、草原生态状况、农田生态状况、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8项指标又可以细化为各自的分项指标.通过应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我国生态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7.
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培育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压力使世界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发展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也是我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统筹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进行现状及发展潜力调查评价、制定资源培育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科技和加强优惠财税政策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处理好产业与生态、森林多目标培育的关系,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能源林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8.
吸水剂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子松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护。所以,对樟子松幼苗的根系用吸水剂进行适当的保水处理,无疑是会提高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79.
糯小麦因其独特的品质特性而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却鲜有研究,制约了该特种小麦的生产。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连续3个生长季,以扬糯麦1号为材料,通过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生育期施氮比例处理,构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不同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特征,以明确高产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扬糯麦1号≥8000 kg hm–2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三要素特点是每公顷520~550万穗、每穗43~46粒、千粒重32~37 g。高产群体拔节期最适茎蘖数为穗数的2.3~2.5倍,茎蘖成穗率为44%~49%,分蘖成穗率为25%~33%,孕穗期和乳熟期的最适叶面积指数(LAI)分别为6.2~6.5和3.2~4.0,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0 000~11 600kg h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5900 kg hm–2以上,适宜粒叶比达0.36粒cm–2叶和12.40 mg cm–2叶以上。高产群体各生育时期LAI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叶比均高于中高产群体(7500~8000 kg hm–2)及中产群体(7500 kg hm–2)。3年中扬糯麦1号均达到高产指标的小区具有以下特征:基本苗为225×104 hm–2,总施氮量为240 kg 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5∶1∶2∶2。  相似文献   
80.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发育基因家族。以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胚胎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孵化72 h的鸡、鹌鹑和杂交种胚胎,以DMRT1b为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对DMRT1b基因原序列、扩增序列分析,应用Ex PASy网站对序列编码蛋白进行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杂交种DMRT1b基因较其父母本发生部分碱基缺失,预测蛋白质功能存在差异,推测由于基因缺失导致蛋白质不同,这种现象可能与杂交种早期死亡、不育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为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雌性致死与雄性不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