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26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等技术,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对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材料H8911与硬粒小麦D4286杂交F4代分离群体中株系DH2322进行了综合鉴定。华山新麦草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鉴定表明,DH2322含有华山新麦草遗传物质;细胞遗传学观察显示,DH2322染色体构型为2n=42=21 II;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鉴定表明,DH2322的染色体由40条小麦染色体和2条华山新麦草Ns染色体构成,且2条Ns染色体能完全配对为一个二价体;SSR和STS分子标记分析表明,DH2322缺失小麦D基因组的2D染色体,而含有华山新麦草的2Ns染色体;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DH2322具有双亲的形态学特征,结实性好,穗长和穗粒数显著大于亲本。  相似文献   
22.
培养条件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采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等方法,研究了牛卵泡液(BFF)浓度、颗粒细胞单层(GCM)和培养微滴大小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BFF的对照组相比,成熟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40%的混合BFF,均可明显促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P<0.05),但20%组和40%组出现卵母细胞或胚胎粘连。因此,成熟培养液中以添加10%的混合BFF较为适宜。(2)添加GCM对1级卵母细胞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GCM的2级、3级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分别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3)将取自每头牛的约20枚卵母细胞,分别置于不同大小的微滴(30,50,100和200μL)中培养、受精,结果表明,30和50μL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100和200μL组(P<0.05)。  相似文献   
23.
14个中外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对微卫星DNA标记对14个中外牛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聚类分析,评估各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各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基因,Ne为1.194 7-11.175 2,H为0.618 9-0.782 9;12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为0.528 1-0.810 5。恩施黄牛与郧巴牛相聚,枣北牛与南阳牛相聚,然后二者聚为一类;湘西牛自成一类;郏县红牛与秦巴牛相聚,再与黄陂黄牛聚为一类;早胜牛与平陆山地牛聚为一类;安西牛自成一类;德国黄牛与西门塔尔牛相聚后,再与夏洛来牛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4.
为了寻找影响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LOX-1基因3′非编码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检测的LOX-1基因3′UTR有AA型、BB型和AB型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1374,0.3130和0.5496;不同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O.05),但对乳蛋白率、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认为LOX-1基因可能是控制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一个候选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5.
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作为"秦岭四宝"之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列为易危级物种。本文从秦岭羚牛的生态学、分类学地位、寄生虫病、瘤胃微生物区系、功能基因挖掘及人工圈养等方面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秦岭羚牛的保护和管理提供  参考。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目前陕西省陇县陇州奶牛的乳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次级性状、饲养管理费用、能量需要及饲料含能量等方面数据的分析,利用差额法计算了3类性状中7个育种单性状的边际效益,并通过对其标准化求得各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结果表明,在3类性状中,生长发育性状、次级性状和乳用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比为54.22%∶23.9%∶21.88%,约为2∶1∶1;7个育种单性状中,日增重、乳脂量、配妊时间、生长能力、胴体品质、使用寿命、乳房炎发病率的相对经济权重分别为47.99%、21.88%、20.76%、4.14%、2.09%、1.78%和1.36%。研究结果认为,生长发育性状占总经济权重最高,其次为次级性状和乳用性状,说明陇州奶牛在向乳用方向选育的过程中,乳用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以“遵椒1号”和“黄杨小米椒”的绛红果、橘红果、红熟果和过熟果为试材,调查不同成熟度椒果采摘处理及不同天气和采摘时间对辣椒产量构成因子、干椒产量及干椒内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椒果采摘成熟度以红熟果为最佳,辣椒果采收天气以晴天上午和下午及阴天全天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8.
秦川牛系中国黄牛的代表性品种,主产于陕西关中地区,被毛紫红、肉役兼用、肉质优良。各级政府和科技人员历来都比较重视秦川牛选育改良工作,其肉用选育改良经历了"役用-役肉兼用-肉役兼用-肉用"的过程。尤其是近3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保持秦川牛固有优点为基本出发点,以肉用为目标,长期坚持本品种选育,成功选育出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其体型外貌和产肉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引入国外肉牛品种杂交改良秦川牛,其后代产肉性能较秦川牛得以大幅提高。同时秦川肉牛产业化开发也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介绍了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过程、新品系特点和推广应用成效,讨论了中国黄牛选育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对指导我国地方黄牛肉用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促进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脾虚证中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脾虚证时肝脏功能障碍间的联系。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证模型,运用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从不同方面观察研究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研究中发现,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出现淤血,细胞变性,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而且肝脏组织中糖原储存量显著减少,门管区胶原纤维增生,细胞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中蓄积大量的次级溶酶体,细胞核出现皱缩,细胞体积减小,线粒体肿胀。脾虚证中肝脏组织发生多种组织病理学变化,很有可能是引起脾虚证肝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