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9篇
  免费   1055篇
  国内免费   1447篇
林业   1140篇
农学   923篇
基础科学   749篇
  1653篇
综合类   8531篇
农作物   1335篇
水产渔业   808篇
畜牧兽医   3079篇
园艺   1258篇
植物保护   87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861篇
  2021年   818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653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869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874篇
  2014年   940篇
  2013年   1046篇
  2012年   1583篇
  2011年   1604篇
  2010年   1502篇
  2009年   1318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196篇
  2006年   920篇
  2005年   771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弱毒株是利用交叉保护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关键限制因子。通过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强、弱毒株)的全长及部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筛选出在亲本强毒株PRSV-LM的P1和HC-Pro基因上的8个可能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突变位点(I_(309)、K_(481)、K_(598)、R_(728)、F_(753)、L_(754)、N_(787)和D_(944))。采用定点突变和Gibson拼接法,分别成功构建了4种含有2个突变位点(L_(754)和N_(787))、4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F_(753)和D_(944))、6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F_(753)、L_(754)、N_(787)和D_(944))和8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K_(598)、R_(728)、F_(753)、L_(754)、N_(787)和D_(944))的PRSV-LM全长c DNA侵染性克隆突变体:p Gprsvm~2、p Gprsvm4、p Gprsvm6和p Gprsvm8。经人工接种、病症观察和RT-PCR检测,4种突变体克隆均能系统性侵染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除克隆p Gprsvm~2的病症表现与亲本强毒株PRSV-LM一致外,其他多位点突变的克隆p Gprsvm4、p Gprsvm6和p Gprsvm8在番木瓜植株上的病症严重程度出现依次减弱,而克隆p Gprsvm8的病症最弱,且延迟2周发病。本实验初步验证了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I_(309)→S、K_(481)→Q、K_(598)→E、F_(753)→L、R_(728)→I和D_(944)→N)与PRSV-LM的病症表现及致病力相关,其中K_(598)→E和R_(728)→I可能是影响致病性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132.
133.
基于全溶体系的毛竹竹材木质素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剂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由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分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结论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对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代表竹材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134.
圆形喷灌机条件下变量灌溉对苏丹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苏丹草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8月在河北涿州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开展了圆形喷灌机条件下变量灌溉对苏丹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依据土壤表观电导率(ECa)差异划分出3个灌溉管理小区(1区、2区、3区),并分别对其进行变量灌溉(VRI)和均匀灌溉(URI)处理。结果表明:全生长季内,URI和VRI处理之间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VRI处理比URI处理节水13.4%,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7.5%,尤其是在第二茬雨季VRI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了43.8%(P<0.05);第一茬,VRI处理与URI处理苏丹草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喂价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降雨量较大的第二茬VRI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苏丹草的粗蛋白含量(提高9.5%,P<0.05)和相对饲喂价值(提高3.5%,P<0.05)。  相似文献   
135.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在价值的体现,它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等人才目标的需要。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和实效性提升。要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调动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和新媒体运用能力,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最终力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6.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7.
小麦族包含大量由不同基因组组成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同一个异源多倍体物种的不同基因组可能对表型性状产生非对称性贡献,例如小麦属多倍体物种的形态分类特性,更像其A基因组供体物种,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组显性。由于基因组显性,小麦族形成了以A、D、U、St为轴心(显性)基因组的异源多倍体物种簇。异源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显性可能与其进化适应优势的形成有关。在育种方面,基因组显性影响多倍体新作物开发及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设计。  相似文献   
138.
为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小麦种质材料,通过开花期至成熟期人工模拟高温胁迫环境,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了新疆近30年来审定的春小麦品种的相对耐热性,并分析了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生长相比,高温胁迫条件下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的千粒重、籽粒宽度的变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籽粒长度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耐热性存在很大差异。综合三年千粒重热感指数(HSI)分析,耐热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17个,连续三年HSI<1的品种有11个,其中新春37号、新春2号、新春38号在高温胁迫条下千粒重变化较小,产量较稳定,为强耐热品种;对高温敏感品种有26个,连续三年HSI≥1的品种有13个,其中新春13号、新春18号、新春33号耐热性相对较弱。高温胁迫影响小麦籽粒的品质,其中13.95%的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6.98%的品种湿面筋含量降低,其他品种高温胁迫后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较自然生长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9.
内蒙古自治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内蒙古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了全区地热田分布规律、形成机理,进行全区地热资源量计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针对不同地热区和热储类型确定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山前平原、沉积盆地型地热田两种类型的计算方法与参数进行潜力评估。结果表明:内蒙古地热资源总量为1.99×1016k J。实际开采热量4.60×1011KJ/a,可替代的常规能源量2.6×104t/a,可减少CO2气体排放量6.24×104t/a、可减少SO2气体的排放量443.89t/a,可减少氮氧化物(NOx)排放量156.67t/a,可减少悬浮质粉尘208.89t/a,可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以每年多少吨煤渣计量)2.62×103t/a。  相似文献   
140.
欧洲葡萄中CI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洲葡萄‘佳丽酿’(Carinena)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获得两个CIP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为VvCIPK13和VvCIPK14。VvCIPK13全长为1 501 bp,包括一个1 395 bp的ORF,编码465个氨基酸;VvCIPK14全长为1 616 bp,包括一个1 404 bp的ORF,编码46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个蛋白均含有两个保守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NAF结构域,两个结构域之间有连接域,但VvCIPK13和VvCIPK14的同源性较低,仅有40.33%。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VvCIPK13和VvCIPK14在葡萄不同组织、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VvCIPK13和VvCIPK14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均在卷须中高表达;VvCIPK13对6-BA诱导有响应,而VvCIPK14对6-BA、ABA、IAA、SA、MeJA和GA_3等诱导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VvCIPK13和VvCIPK14均响应高盐和干旱,但不响应低温,其中VvCIPK14的响应最为强烈。推测VvCIPK13和VvCIPK14在葡萄的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