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8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林业   537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370篇
  822篇
综合类   4286篇
农作物   626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1465篇
园艺   564篇
植物保护   29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杆件节点是保证高耸钢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对结构受力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结合黑龙江广播电视塔就钢塔节点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典型节点设计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92.
兴国红鲤和散鳞镜鲤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对兴国红鲤,苏联镜鲤,德国镜锂及它们的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兴国红鲤与苏联镜锂的杂交子一代接受双亲的遗传物质是相等的,而兴国红鲤与德国镜鲤的杂交子一代接受父本的遗传物质稍多一次。计算了两组杂交子一代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和平均杂合度,兴国红鲤和苏联镜锂杂种一代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0.3684,平均杂合度0.1487;兴国红鲤与德国镜鲤杂种一代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0.373  相似文献   
993.
以36个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正常施肥、缺氮、缺磷和缺钾4个大田处理,分析养分亏缺下玉米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对玉米养分效率类型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氮、磷、钾亏缺条件下,7个性状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缺氮处理降幅最大。熵权模糊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到耐低氮、低磷、低钾综合评价D值范围分别为0.614~0.974、0.739~0.959、0.671~0.971,平均值分别为0.790、0.889、0.894。D值聚类分析表明,耐低钾型品种最多,其次是耐低磷型,耐低氮型品种最少,三者兼具品种4个。根据D值和正常施肥下子粒产量,筛选出高产耐低氮型品种8个,高产耐低磷型品种9个,高产耐低钾型品种15个,三者兼具品种1个。  相似文献   
994.
乳酸菌Lact.1和Lact.2降解胆固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酵菠萝、桔子中分离选育到2菌株,经鉴定为乳酸菌,将菌株接种到含有胆固醇MRS-CHOL液体培养基中,在38℃条件下,恒温培养3d后,测定胆固醇的降解率、pH值和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菌株都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接种量的增加,降解率都呈现增加趋势;在基质中胆固醇浓度较低时,胆固醇降解率都逐渐增高,而当浓度不断增加时,胆固醇降解率都出现下降趋势.但2菌株之间又存在不同变化幅度.在降解过程中,pH值和菌数也相应发牛了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小麦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良好的组织培养效果是提高植物基因转化效率的基础。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10个优良品种(系)为材料,对这些品种的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筛选每一基因型最适合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类型,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禽伤诱导率和再生成苗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密切相关。8802在花药和成熟胚培养中表现突出,花药出愈率达119.5%,愈伤分化成苗率19.9%;烟农19的幼穗愈伤直接分化成苗率最高,这43.5%;8802、烟农19和潍麦8号三个基因型的幼胚培养效果差异不显著,其愈伤分化成苗率分别为26.3%、24.5%和24.8%。蔗糖浓度在3%~9%之间,对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很小。高浓度蔗糖降低愈伤生长速度。在一定蔗糖浓度下,愈伤诱导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再生不利。MS+4mg/L2,4-D对于成熟胚的脱分化相对较好,MS和MS+0.4mg/L NAA+0.6mg/L KT作为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再生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6.
根据2008年7月9~14日对黄海绿潮暴发区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调查海域温盐、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绿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平均值为9.22mg/L,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值为9.07μmol/L,呈现出南高北低,苏北沿岸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的平均值为0.19μmol/L,呈现出东高西低,自外海向海洲湾方向递减的趋势。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出现营养盐高值区。通过分析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与绿潮发生的关系发现,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均处于浒苔藻体生长和孢子释放的适应范围内。大面积浒苔聚集区的表层海水DIN和PO34--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9和0.27μmol/L,营养盐含量要明显高于调查海域其他海区营养盐的含量,表明充足的营养盐是绿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同时调查海区表层、10m层和底层N/P(摩尔比)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02、194和411,均远大于Redfield值,由此可见,该调查水域主要受到磷的潜在限制。  相似文献   
997.
凡纳滨对虾EST微卫星标记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1 075条凡纳滨对虾dbEST(database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数据进行SSR序列筛选,搜索参数为二~六核苷酸重复6次以上(包括6次),共获得含SSR的EST序列12 600条,占整个凡纳滨对虾dbEST数据库的7.8%,其中二核苷酸重复10 104条,占总ESTSSR序列的80.2%; 三核苷酸重复2 036条(16.1%),四核苷酸重复336条(2.7%),五核苷酸重复35条(0.3%),六核苷酸重复89条(0.7%)。大部分发现的微卫星序列为完美型(perfect)的重复序列。在二核苷酸所获得的SSR重复单元中,AG/CT是优势重复单元,共分布4 820条,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47.8%;其次是AC/GT重复,共分布3 584条,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35.4%;最后是AT/TA 和CG/GC,分别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16.6%和0.2%。通过对凡纳滨对虾EST序列中SSR位点信息的发掘分析,共设计77对微卫星引物,在10个个体中成功扩增的引物有54对,成功扩增率为70.1%。其中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8对,多态率为51.9%。等位基因数为2~5,PCR产物大小为140~600 bp。本研究筛选的ESTSSR标记将为凡纳滨对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种质鉴定等提供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8.
首次测定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测定5.75s-1,9.60s-1,11.50s-1,23s-1,46.0s-1,115.0s-1,230.0 s-1 7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230s-1切变率测定血浆粘度。并统计分析生理和生化指标与全血粘度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全血粘度主要因子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p)、血清胆固醇(Cho),而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是红细胞压积(HCT)。  相似文献   
999.
灰色聚类法在胶州湾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海水的富营养化特点,选取活性磷酸盐(PO43--P)、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为评价指标,将富营养化程度分为3个级别,利用灰类白化权函数描述海水富营养化的等级界限,确定各指标在灰类中的聚类权及聚类系数,确定各聚类对象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水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型。以胶州湾为研究对象,对2009年5月和8月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东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西部和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水平,湾中和湾口附近海域处于贫营养水平,这与沿岸河流、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湾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速率以及水域水深条件密切相关。灰色聚类法评价的胶州湾水域的富营养化状态与真实情况接近,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海水富营养化是一种快速、简便、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生化手段对舟山附近海域中浮游桡足类夏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比较分析两种单胞藻饵料小球藻(Chlorella 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纺锤水蚤在投喂三角褐指藻和投喂小球藻后,其体内粗蛋白湿重含量分别为(6.51±0.46)%和(5.21±0.98)%,比对照组(2.44±0.63)%显著上升(P0.05);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粗脂肪湿重含量(0.25±0.03)%显著上升(P0.05),投喂小球藻后粗脂肪湿重含量(0.15±0.03)%显著下降(P0.05);但总糖和灰分湿重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本研究检测出太平洋纺锤水蚤体内共含17种氨基酸,其中鱼类必需氨基酸(EAA)9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8种,对照组与投喂两种饵料后太平洋纺锤水蚤中EAA含量均较高,干重含量为(47.56±0.04)%~(49.84±0.07)%;检测出太平洋纺锤水蚤共含21种脂肪酸,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的DHA和EPA干重含量之和最高(28.00%),其次为投喂小球藻(21.51%),均高于对照组(9.77%),而对照组干重(9.77%)也仍高于强化后轮虫DHA和EPA干重含量(0.8%)和强化后卤虫DHA和EPA干重含量(8.40%)。通过本实验发现,自然状态下的太平洋纺锤水蚤DHA和EPA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而投喂后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营养价值明显增加,表明人工培养条件下太平洋纺锤水蚤具有作为水产经济动物活体开口饵料的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