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0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林业   431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157篇
  323篇
综合类   1976篇
农作物   374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594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为深入探讨柞蚕幼虫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分析柞蚕品种豫大1号(黄体色)和白一化(白体色,略带黄色)幼虫体色的遗传规律,并比较二者在体壁类胡萝卜素组成上的差异.杂交试验发现,F1的幼虫体色为黄色,F2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且分离比符合3∶1;回交BC1(F1×豫大1号)均为黄色,而BC1(F1×白一化)则有两种表型,即黄色和白色,分离比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豫大1号的基因型为YYGG,白一化的基因型为YYgg,豫大1号的黄体色对白一化的白体色属于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豫大1号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10.259μg/g)远高于白一化(1.167μg/g);白一化体壁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含量远小于豫大1号.综上认为,体壁中类胡萝卜素的缺乏是导致白一化形成白体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sequence could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coccidian, the rDNA ITS of Eimeria intestinalis, Eimeria flavescens and Eimeria magna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were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subsequently. The positiv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nd then sequenced. By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relative sequences of rabbit Eimeria spp. available in GenBan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s of Eimeria intestinalis, Eimeria flavescens and Eimeria magna were 1065, 1009 and 1047 bp, respectively, and the sequence homologies with the same species sequences were 99.2%, 99.0% and 94.5%, respectively, while were 55.3% to 82.1%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sequences of other different species sequence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using software Mega 5.0 showed that all rabbit coccidia clustered together in a clade,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ister linea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oocyst residuum.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ITS could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coccidia.  相似文献   
43.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常见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拓扑的地理空间数据数据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空间表现力,能支持GIS数据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并能够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属性和拓扑关系一致性的实时维护.实践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空间数据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4.
试验旨在研究氯前列醇钠、产前背膘厚、便秘对后备母猪同期分娩集中度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母猪同期分娩的最优方案。选取后备母猪共295头,根据妊娠期110 d时P2点处的背膘厚,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0.9%生理盐水)、低剂量氯前列醇钠组(LPG组:0.1 mg氯前列醇钠)、高剂量氯前列醇钠组(HPG组:0.2 mg氯前列醇钠),于妊娠期114 d进行阴户部注射诱导分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氯前列醇钠均可显著缩短母猪从注射到分娩的时间间隔(P<0.05),且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LPG组后备母猪在注射氯前列醇钠后48 h内的分娩率高达95%,并且白天分娩率达75.7%。此外,LPG组后备母猪的产仔间隔也显著短于CON组(P<0.05)。同时本研究发现,背膘厚在16~20 mm范围内的后备母猪从注射到分娩的时间间隔显著短于背膘厚≤15 mm的后备母猪(P<0.05);便秘指数0~1.0组后备母猪的产程和产仔间隔均显著大于便秘指数1.1~2.0组及2.1~3.0组的后备母猪(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猪背膘厚分别与产程、总产仔数、活仔数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母猪便秘指数分别与产程、产仔间隔、总产仔数、活仔数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综上所述,在妊娠期114 d对后备母猪阴户部注射0.1 mg氯前列醇钠诱导分娩,不仅可显著加快母猪分娩的进程,而且还可大大节约药物成本。此外,母猪产前背膘厚和便秘均会影响母猪同期分娩的效果,应使母猪分娩前保持最佳的背膘厚(16~20 mm),且避免母猪便秘,方可保证同期分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5.
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论述了微灌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保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微灌地膜可比地面灌溉节水 61 % ,增加地温 3℃~ 6℃ ,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提高 3 0 %~ 40 % ,综合效应明显。可供微灌地膜或膜下微灌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不同处理对设施根结线虫控制和土壤氮磷环境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菜田土壤环境状况是蔬菜高效生产重要因素。通过养分调控与土传病害综合控制方法调节设施土壤内部环境条件,研究了闷棚+调控剂+传统施肥、闷棚+调控剂+优化施肥等不同综合处理对设施土壤根结线虫控制、土壤养分运移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闷棚+调控剂+传统施肥的线虫控制率为79.07%,闷棚+调控剂+优化施肥为86.05%。优化施肥能够减少氮磷养分向土壤中下部运移,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危害。该研究在根结线虫控制、提高肥料利用和降低施肥环境风险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以白兰(Michelia alba)为试材,于2013年12月对其10~20、20~30、30~40mm这3个直径的枝条进行疏枝试验,并于2014年3、6、9、12月跟踪测量截口的愈合程度,研究了截口直径、季度变化对其愈合的影响,以期为园林树木修剪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截口愈合速度与园林树木年生长物候相一致;20~30mm直径的截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另2个直径的截口,是较理想的疏枝直径。  相似文献   
48.
翁子添 《广东园林》2020,42(1):31-35
华南植物园水榭和桂林芦笛岩水榭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岭南园林建筑的两处经典作品。它们与明代造园专著《园冶》里"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字句遥相呼应,以现代主义建筑的创作风格构造出中国传统山水居游的惬意情境。以这两个经典现代风景建筑为例,尝试从情境、场景和身体体验3个不同角度,具体探讨风景建筑的营境操作。情境旨在针对建筑总体布局进行分析;场景则着眼于空间组合的探讨;最后从身体体验出发,讨论建筑的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影响亚麻籽脱皮与分离的因素及效果。试验表明,对亚麻籽在140℃的脱皮前烘烤处理,当亚麻籽的含水量小于4%,脱皮机转速为2000~3000r/m时,脱皮率和粉末度比较适宜;在静电6000~11000V、静电吸附面与皮仁混合物在距离3~5cm时,对亚麻籽皮的吸附效果较好;在传输带上,皮仁混合物铺得越均匀越薄时的分离效果越好,在最佳的分离状态下,亚麻籽仁、皮的分离效果可达到皮中含仁率<1%,仁中含皮率<3%。  相似文献   
50.
不同供磷水平小麦苗期根系特征与其相对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适应特征 ,结果表明 :在缺磷环境中 ,小麦根轴数量和侧根长度明显减小 ,同化物向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 ,根轴长度、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等均是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麦的根轴数量及其长度的差异在每个供磷水平及不同供磷水平之间均是显著的 ,说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侧根特征的差异只在不同供磷水平之间是显著的 ,表明侧根性状主要是受环境因素控制的。对 6种基因型小麦的研究表明 ,高磷水平的小麦种子根的生长角度明显低于低磷处理的小麦 ,根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缺磷条件下 ,6种基因型小麦完整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根轴数量、根轴长度、根生长角度和根系长度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缺磷条件下的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交互作用与小麦的相对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说明以上 5种性状均可作为早期有效地筛选磷高效小麦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