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55篇
  免费   10327篇
  国内免费   15821篇
林业   11628篇
农学   9643篇
基础科学   8963篇
  17590篇
综合类   81157篇
农作物   11911篇
水产渔业   7042篇
畜牧兽医   27384篇
园艺   12793篇
植物保护   8092篇
  2024年   1017篇
  2023年   3482篇
  2022年   7725篇
  2021年   7651篇
  2020年   7077篇
  2019年   7075篇
  2018年   5243篇
  2017年   8085篇
  2016年   5418篇
  2015年   8228篇
  2014年   8546篇
  2013年   10450篇
  2012年   14389篇
  2011年   14857篇
  2010年   14280篇
  2009年   12592篇
  2008年   12836篇
  2007年   11585篇
  2006年   9337篇
  2005年   7396篇
  2004年   4729篇
  2003年   2949篇
  2002年   3056篇
  2001年   2805篇
  2000年   2651篇
  1999年   1040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9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28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动物的尾巴具有改变方向、控制升降、调整速度、支撑身体、防御、攻击、保温、示警、逃生和捕食等作用。鸟类的尾巴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的关键作用,但在进化过程中尾部却出现了缩短和融合现象,如中国的瓢鸡及智利的Araucana鸡。作者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鸡无尾性状的解剖学研究成果,发现无尾鸡在胚胎发育HH19期(Hamburger和Humilton标准分期)就已经出现无尾现象,而在结构上无尾鸡缺乏尾脂腺、尾羽、镰羽、尾椎骨和尾综骨。同时作者分析了导致尾部体节停止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包括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影响尾部延伸过程、后端化因子梯度诱导尾部形成、Hox基因影响体节特化过程及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的无尾现象等,从而提出了可能导致家禽无尾性状的胚胎发育时期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包括Irx1和Irx2基因、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RA信号通路等。研究鸡无尾性状的分子机制不仅可深入了解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尾部发育机制,更有利于揭示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尾部缩短及融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观察过氧化氢和甲醛对SPF级大鼠和小鼠繁殖室内表面、台面以及空气的消毒效果,选择消毒效果良好的消毒剂。方法采用空气落下菌检测法和表面细菌拭子检测法,对过氧化氢和甲醛熏蒸SPF级大鼠和小鼠繁殖室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观察。结果SPF级大鼠和小鼠繁殖室分别经过氧化氢和甲醛熏蒸消毒后,进行空气落下菌的检测,过氧化氢和甲醛对大鼠繁殖室和小鼠繁殖室空气的杀菌率分别为100%、97.5%和100%、100%;将墙壁、地面和笼架表面的菌落数进行检测,过氧化氢和甲醛对大鼠繁殖室墙壁、地面和笼架的杀菌率分别为100%、99%、100%和95%、100%、99%,对小鼠繁殖室墙壁、地面和笼架的杀菌率均为100%。结论过氧化氢蒸汽消毒是比较理想的消毒方法,很好地控制了SPF级大鼠和小鼠繁殖室环境微生物,安全性高且消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近年来参试小麦品系品质状况并筛选优质品种,对2016—2018年参加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的20个小麦新品系的5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与品质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ri)和权重(rj)2年均表现为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2017年5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2018年10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郑科麦136’连续2年综合评价值列首位。无论是否考虑各指标对品质影响的权重,‘漯麦26’品质2年间差异最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品质性状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受评价指标较少、各指标赋权合理性的影响,有一些局限性。在品种应用时应根据最终用途进行细化评价,不同类型的品质参数应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94.
以早抽薹‘S-1’与晚抽薹‘G-1’为亲本,构建F1、BC1、BC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采用SLAF-BSA方法对抽薹时间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抽薹性状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 + 多基因平均遗传率是93.41%。共检测到2个QTL,分别为2号染色体上的2.31 ~ 3.09 Mb和33.57 ~ 34.40 Mb,总长度为1.61 Mb。  相似文献   
995.
最近,笔者实验室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两种新亚型藏猪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进一步调查新型PEDV是否在四川腹泻猪群中存在或流行,对实验室2018-2019年保存的116份猪腹泻粪便或肠组织样本进行PEDV的检测及其纤突蛋白基因(spike)分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腹泻样本的PEDV检出率为42.2%(49/116,95% CI=33.1%~51.8%),并获得了13条完整的S基因序列,全长为4 149~4 170 bp,序列相似性为94.2%~99.9%,其中SWUN-H3-CH-SCYA-2019的S基因与藏猪源新G1亚群PEDV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7.0%~98.6%。遗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3株PEDV S基因划分为G1和G2大群,其中SWUN-H3-CH-SCYA-2019位于藏猪源新G1亚群;SWUN-19-CH-SCZY-2018、SWUN-4-CH-SCXC-2018、SWUN-1-CH-SCNJ-2019和SWUN-3CH-CH-SCZG-2019位于G2亚群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且与藏猪源新G2亚群毒株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13株PEDV的演化过程,以贝叶斯进化分析软件包(BEAST)进行分歧时间估算,结果表明SWUN-H3-CH-SCYA-2019的分歧时间约为2012.3年,早于藏猪源新G1亚群其余毒株的最早分歧时间(2015.7年);SWUN-4-CH-SCXC-2018、SWUN-19-CH-SCZY-2018和SWUN-3CH-CH-SCZG-2019的分歧时间约为2014.2年,早于G2亚群的藏猪源毒株2014.7年,所有藏猪源PEDV的分歧时间均晚于四川毒株。本研究在四川地区首次发现了藏猪源PEDV,并且从毒株的分歧时间推断青藏高原的藏猪源PEDV来源于四川,为新型PEDV分子遗传进化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UPLC-QTOF/MS的小麦发芽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a WANG  Bu-Jun WANG 《作物学报》2019,45(12):1899-1904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发芽小麦代谢物提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发芽小麦非靶向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发芽2 d周麦26籽粒为材料,设计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时间3个因素在3个水平上L9(34)正交试验,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提取效果最佳的组合。以80%乙腈(0.1%甲酸)震摇提取30 min可检测出1609个代谢峰,说明提取溶剂对代谢物提取效果起主要作用。共鉴定出92种小麦代谢物。  相似文献   
997.
旨在研究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和阿卡地新(acadesine,AICAR)对绵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在冷冻基础稀释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μmol·L-1)的Met和AICAR,冷冻解冻后根据精子活力、运动性能和结构完整性指标筛选出最佳的添加浓度(400 μmol·L-1 Met、200 μmol·L-1 AICAR);然后分别使用不同的冷冻稀释液(对照组:稀释液;Met组:含400 μmol·L-1 Met的稀释液;AICAR组:含200 μmol·L-1 AICAR的稀释液)冷冻精液,解冻后检测精子中AMPK蛋白表达、顶体酶活性、代谢指标、线粒体功能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稀释液中添加400 μmol·L-1 Met和200 μmol·L-1AICAR均可显著提高解冻后精子活力、运动性能及精子结构完整性(P<0.05),其中400 μmol·L-1 Met组精子总活力达43.20%,顶体完整率为91%,质膜完整率为46%。与对照组相比,Met组和AICAR组解冻后精子中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顶体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酮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乳酸以及A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et和AICAR组稀释液更有利于维持线粒体膜电位(P<0.05),提高ATP酶(P<0.05)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添加适当浓度的AMPK激活剂可以提高绵羊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应用4种低影响开发(LID)方案(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罐和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罐组合)构建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雨水重现期下各种LID方案的水文和水质性能,并评价了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植草沟的径流削减效率最好,可延迟流量峰现时间,且能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除雨水罐外,另外3种LID实践方案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从成本效益上分析,下沉式绿地和组合LID实践方案的污染物控制效果较好,但其单位削减率成本高,植草沟对污染物控制效果不理想,但其具有最低的单位削减率;若想取得较好的污染物控制效果,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可以采用下沉式绿地或组合LID实践方案,下沉式绿地或组合LID实践方案不仅能有效削减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管网负荷,且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可为中国校园中LID实践的应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9.
光对园艺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青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花朵、果实等器官色泽形成和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组织中花青素的形成依赖于光信号,但是光信号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及信号网络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晰。本文简述了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运转过程的研究进展,简要归纳了MYB、bHLH、WDR三类主要因子对花青素合成的转录调控作用,重点阐释光信号(光强、光质、光照时长)对植物花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光环境(光强、光质、光照时长)主要通过不同的光受体(UVR8、CRYs、PHOTs、PHYs)影响光信号通路重要因子COP1的泛素化能力和HY5的稳定性,以及其他光信号转录因子如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的稳定性,进而调控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这些光信号因子一方面直接结合到调控花青素合成的MYB、bHLH、WDR三大类转录因子上,转录激活或抑制它们的表达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另一方面,这些光信号因子通过与MYB、bHLH、WDR三大类转录因子蛋白互作,影响它们形成的MBW复合体稳定性,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此外,这些光信号因子还可以通过不依赖于MBW复合体的通路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如HY5通过调控miR858影响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另外,一些未知的光响应因子可能以不依赖MBW通路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调控花青素合成基因和液泡膜上的运转蛋白,改变液泡酸化,调节花青素的合成。同时,光信号会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一些因子也会通过依赖和不依赖MBW的途径影响植物花青素的合成。这些途径如何协调以及哪些信号因子优先受光环境(光强、光质、光照时间)调控?本文为深入研究光信号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以探索光调控花青素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为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光环境调控手段改良园艺植物花青素积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王维 《蔬菜》2020,(6):78-80
为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探索阳台蔬菜管理技术、种植品种和管理模式,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基层调研、专业方案设计、观摩培训等社区蔬菜技术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栽培设备及配套技术逐渐完善、社区氛围良好等;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将会向省空间、智能化、低碳化的多功能蔬菜种植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