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8篇
  47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留叶数对烟叶综合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因子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留叶数对K326、HY-9-7综合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品种HY-9-7的长势、抗病性均强于K326,产量、产值高于K326,外观质量优于K326。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品种K326的适宜留叶数为20~22片/株,HY-9-7为18~20片/株。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向不同种群野芥菜(wild B.juncea)漂移的可能性,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17个种群野芥菜为母本,研究人工授粉条件下的结实能力和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及F_1在温室(套袋自交)和田间(开放授粉)的适合度;统计F_1后代的出苗率及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结果]供试的野芥菜授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后每角饱粒数大于8粒;获得的F_1植株对相应除草剂都具有抗性;温室和田间种植后营养生长良好;温室条件下自交不结实;田间种植后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及每角饱粒数均显著低于各自的亲本野芥菜,单株有效角果35.42~147.00个,每角饱粒数0.19~0.78;绝大多数F_1的总适合度和各自的亲本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各F_1后代种子都有20%以上正常出苗,且有8.33%~77.78%的后代表达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结论]2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具有相似的向各种群野芥菜漂移的可能性。在我国释放转基因油菜务必防范向野芥菜的基因漂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采集新疆额尔齐斯河沿岸野生牛肝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该野生大型食用菌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野生牛肝菌的生长环境、表现形态以及生长分布情况,进行形态学鉴定.分离培养采用菌根菌培养基,通过rDNA rTS区段的PCR扩增菌体子实体和培养的菌丝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通过形态学鉴定成熟牛肝菌的菌盖直径在6-13 cm,初期球形菌盖紧包菌柄顶端后期成扁半球形,菌肉白色,微带粉色,菌柄顶部也为白色,菌管由白色逐渐变为褐色带暗土黄色,管孔小.菌柄长4~12 cm,粗2~6cm,近圆柱形,淡褐色或淡黄褐色,表面具黑色疣状突起,内部实心,基部稍膨大.孢子印圆形呈褐色.该野生牛肝菌菌盖、菌柄及两者交接处均能分离出菌丝.利用rDNA上的ITS区段对野生牛肝菌及其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辅助鉴定,子实体及其分离菌株的ITS片段长度基本一致,在1 000bp左右二者的相似性达到96;.采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ClustalW模型计算出牛肝菌的进化分歧矩阵,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论]从形态学观察,野生牛肝菌与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ses)、牛肝菌科(Boletaceae)、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的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duriusculum最为近似,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野生牛肝菌与Genebank中AF484445.1序列即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duriusculum是同一来源,一致性高达98.4;.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徐州地区双孢蘑菇覆土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睢宁县官山镇(SNGS)、泉山区桃园街道办事处(QSTY)、贾汪区江庄镇(JWJZ)、丰县欢口镇(FXHK)4个主栽区,采集48个覆土样品,分别测定其重金属Pb、Cd、As、Hg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QSTY和FXHK覆土中As、Hg含量和FXHK覆土中Cd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其中Cd含量达到土壤背景值的2.062倍;4个主栽区覆土中4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别小于1.0和0.7,显示覆土污染等级为安全;而As含量分别与Pb、Cd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b与Cd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元素存在复合污染的可能,且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由此可见,该地区4个双孢蘑菇主栽区覆土重金属质量属于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05.
以苋菜种子为试材诱导无菌苗,取幼苗期下胚轴、子叶和壮苗期茎段、叶片作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组织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不同质量浓度NAA对苋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苋菜壮苗期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比幼苗期下胚轴和子叶高,表现为叶片>茎段>下胚轴>子叶;苋菜壮苗期茎段、叶片在MS+6-BA 0.5mg/L+NAA 3.0mg/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诱导率分别为98.7%和99.3%。  相似文献   
106.
SBR法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SBR法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悬浮性固体(MLSS)含量为3 g/L,COD容积负荷为1.0 kg/(kg·d),好氧4 h,溶解氧(DO)3~5 mg/L;厌氧2 h,DO<0.2 mg/L;好氧1 h,DO3 mg/L;缺氧1 h,DO<0.5 mg/L以及试验温度22~28℃,周期为9 h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N、TP去除率分别为97.5%,94.9%,97.1%;该工艺有利于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同步实现,其适宜的污泥龄为20 d。  相似文献   
107.
基于ISSR标记初选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树型图,利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73份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2种方法分别初选出21份和16份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28.77%、21.92%。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结合分子标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2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和t检验,结果显示:采用2种方法初选出的21份和16份格鲁桑核心种质都能很好地保存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得16份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得的21份核心种质。最终确定以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初选的16份样本作为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示踪剂转移的非均匀动力学过程,在0时刻向烟草一次性引入某种示踪剂后,根据烟草对这种示踪剂吸收快、排除慢的情况,假设烟叶和烟茎对这种示踪剂的吸收是二次函数关系,而对这种示踪剂的排除是线性函数关系,建立了烟叶的单库室Logistic示踪模型和烟叶一烟茎的两库室二次非线性耦合示踪动力学模型.对2种模型的定性结果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09.
经过历时8年的栽培试验,对16个引进葡萄品种进行了详尽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87 1、红地球、 藤稔、夕阳红、瑰香怡表现优秀,皇冠、里扎玛特、红富土、黑奥林、先锋、巨锋表现良好,京亚、紫玉、康太、康能无核 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10.
陕西主要盐碱土中微生物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采自陕西定边、靖边和渭南的59个土样进行了土壤离子、养分及pH的测定,并对微生物的三大区系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三个采样地点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大;不同盐渍土类型影响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复合盐土比单一盐土中微生物的数量多,碱土中放线菌的数量较多;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呈明显变化;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中真菌和细菌数量减少,且幅度较大,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