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73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57篇
  155篇
综合类   569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56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氮素营养对甜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甜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营养过高,门椒难以座果,首次商品果实的上市时间推迟7d以上。氮素营养对甜椒前期商品果产量及产量性状的综合影响看出,中氮营养处理可获得最高的商品果产量,主要是各层位果实的高收果数,而与单果鲜重差异不明显;氮素营养过高或过低均导致商品果产量降低,因单株平均收果数降低,且单果重下降。高氮营养有利于提高后期幼果座果率。试验还发现,甜椒的结果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学特性,氮素营养对果实发育进程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大于对结果数量的影响。中氮营养条件下,二分侧枝整枝方式对甜椒的结果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符合等比数列Y=2(n-1)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2.
黑土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以海伦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1986年和2000年1:10万陆地卫星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14年来海伦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海伦市的林地、沼泽地和牧草地分别减少了3184.88,1625.8,3994.85hm^2,而旱田、水田和城镇用地在明显地增加,分别增加了7786.39,3391.18,120.84hm^2。旱田是该区域的主要景观。景观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由于土地利用和覆被的变化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后果。该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为解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模式带来的土壤养分资源消耗的不均衡,利用渗漏池和陶瓷杯提取的方法,以冬小麦-夏玉米(麦-玉)复种模式为对照,对春玉米→麦-玉、冬小麦→麦-玉、春花生→麦-玉、冬小麦-夏花生→麦-玉和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5种新型轮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分布和淋洗状况进行比较分析.2016-2019年...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东港地区水田旅生稻的发生及危害状况,阐述了旅生稻现有种类及生育特点。同时,分析了旅生稻发生危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5.
106.
从制度设计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有关制度设计的问题.指出由于人极可能会按自己的自主行为选择来行动,因此,制度要求的行为模式与人的现实行动选择可能会发生冲突.因而,鉴于人的行为与制度运作的高度相关性,为避免因这种冲突而可能会导致的制度失灵,制度设计必须重视对"人"的考察,并将"人"的因素纳入制度设计的框架,以在人的自觉行为的带动下,实现自身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07.
山东省部分小麦种质成株期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库存的850份小麦资源为试材,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不同种质对成株期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采用种植感染行和浇水相结合的方法诱发白粉病,结果有41份小麦材料表现不同程度的成株期抗性。针对这41份小麦种质,在温室条件下,接种济南地区混合白粉病菌种,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结果有5份材料表现抗性。该研究为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抗源和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习惯施肥、施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的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67%。氮肥用量与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土壤硝态氮在100cm土层范围内的累积量也越大。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处理表现为: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0~100cm土层中硝态氮积累量分别下降了48.0%、46.5%、40.7%,从而降低了农田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综合玉米产量、硝态氮积累量,认为在施氮192kg/hm2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既可保证产量又能降低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9.
110.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