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61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34篇
  71篇
综合类   471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水稻纹枯病发病日趋严重,而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及防治适期却不甚明确。本试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筛选了目前市场防治水稻纹枯病常用药剂及其最佳施用适期。提出了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井冈霉素为最佳化学防治药剂,在水稻分蘖盛期依据气候和苗情适时施药,做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确保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122.
水稻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缺的元件。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与研究在叶绿体发育、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筛选出一份突变性状稳定遗传的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 (whi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drib)。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苗期表现正常,孕穗后期剑叶、倒二叶、倒三叶整张叶片的主叶脉和次级叶脉白化,叶肉细胞无显著变化,该性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抽穗期突变体wpsm的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净光合速率(Pn)及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极显著降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892株西农1A/wpsm的F2隐性定位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引物InDel 10与InDel 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6 cM和0.12 cM,物理距离约为56 kb。本研究为WPSM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利用EMS诱变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化脆性突变体dbc1,苗期即表现矮化、叶片变脆,一直保持到成熟。与原始亲本相比,突变体的各节间均显著缩短,株高仅58.93 cm,略有包穗,属于dn型矮化变异,对赤霉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明显变化,穗长、穗粒数和实粒数则极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dbc1的茎秆和叶片的载荷强度极显著下降,纤维素含量无变化,木质素含量则略有下降,差异达显著水平。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886株西农1A/dbc1的F2变异单株,最终把DBC1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SSR标记RM13943和RM13952之间,物理距离仅197 kb,含有52个注释基因。这为下一步调控基因的克隆和dbc1材料的育种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类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法对油污土壤进行修复,通过分析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类含量及组分的变化来评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矿物油可降到3 000 mg/kg以下;土壤中石油类总烃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而沥青质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修复前土壤中石油类以C24为主,微生物修复后(41 d)主碳峰为C29,植物修复后(139 d)主碳峰为C17和C18。[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油污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6.
以蔗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进行预处理,然后发酵制备木糖醇。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功率、预处理初始pH值、预处理时间及液固比对木糖醇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能有效地促进蔗渣的降解,提高木糖醇的得率。当预处理功率为450W、pH值为3.9、时间为41 min、液固比为20∶1(mL∶g)时,木糖醇的得率最高。比相同条件下未进行超声波预处理的试样提高了很多。  相似文献   
127.
我国大豆产业面对国外大量涌入的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广大豆农无钱可赚、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没有利润空间的严峻形势,只有实施蓝海战略,才能突出重围,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民族大豆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28.
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曲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注射接种法测定9个转hrf1基因水稻品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B12-2m、B12、HTRP2和NJH12转基因系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其中NJH1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最突出。在江苏南京和安徽潜山两地的田间测定结果显示NJH1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与对照相比防效提高65%以上。用RT-PCR测定抗病转基因系中防卫基因的表达,在抗病转基因系中,Ospr1a、Ospr1b和PAL等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转hrf1基因水稻可能通过诱导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客观、准确评价区域试验中冬小麦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探明适合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分析的统计模型.[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2010、2011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12个新品系的产量结果.[结果]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96;、32.62;和26.8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模型分析,垦冬杂1号和垦冬00(2)号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适合在伊宁、塔城和奇台等地区种植;08/7148在安宁渠点和塔城地区种植可获得高产.同时,GGE双标图对新品系丰产性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趋于一致,相对于AMMI模型能够直观、简单提供新品系的稳定性和适种区域.[结论]GGE双标图法比较适合分析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0.
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盲目扩张,风险集中,运作低效。从各地地方投融资平台现状入手,指出目前存在的融资渠道单一、资本运作低效、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重庆模式”为例,从“融资渠道”、“资本运作”、“制度运行”三个角度提出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